文创案例分析:韩国如何研发温柔造梦的文化技术

标签:
韩流文创案例韩国娱乐产业李秀满千颂伊文化 |
分类: 创业分享 |
http://www.bukop.com/wp-content/uploads/2014/05/wenhua.jpg
接上篇韩流话题继续讨论跨文化传播的话题。当迪士尼将文化商品输出到世界各地引发文化侵略的议题时,我们会以批判的角度评论这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 西方强权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对全球市场进行文化价值的扩张,透过文化商品的销售,支配全球性的文化霸权。但当我们的” 邻居” 韩国经过十几年的练功,走出亚洲金融风暴的阴影,成功地将「韩流」文化产品外销全球时,我们这才惊觉,「文化」果然是一门好生意!这可能不是原本国力的问题,而是产业「技术研发」的问题。
千颂伊ㄧ句「下雪了,怎能没有炸鸡和啤酒」的台词,瞬间让南韩啤酒在中国成为热卖商品,我们不得不惊叹「文化创意」是来真的,不只是一门生意,更可以成为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以创意、想像力为出发点,加入文化元素,创造出富有经济价值的文化商品之产业。嗯,到底韩国对于「文化创意」做了些什么,以至于可以不靠国家的政经强权,温温柔柔地造梦,外销” 韩国文化”?
今年(2014 )3 月31 日,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宣布,为了增强韩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将投资384 亿韩元启动「文化技术」的研发。文化技术一开始是由打造Super Junior 、少女时代和东方神起的韩国SM 娱乐总裁李秀满在业界执行。他主张,要把文化产业特有的“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建立完整系统,摆脱偶然的成功和一致性。李秀满举了一个陶工的例子: 「假设一名优秀的陶工拥有独创的陶器制造技术。他的技术在于感觉和指尖上。如果要学习他的技术,就只能拜其为师。如果他把技术编制成文教导弟子,透过传授技术收取版权费,就能形成一个产业。」
早在2001 年的「文化韩国展望21 」,成立「韩国文化创意产业振兴院」,为韩国文创业的掌舵者。将IT 、BT 、NT 、CT 、ET 、ST 等所谓的6T 国家策略技术,定义为「未來产业」,其中CT 便是与文创业有关的「文化技术」。在「文化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李秀满对于研发「文化技术」的意义有很明确的看法:打造一个让感官能力强的艺术天才们不用学梵谷割掉自己耳朵的世界。
Bukop.com注:6T 指的是IT (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BT ( 生命工程技术Biotechnology Technology) 、NT (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 Technology) 、CT( 文化技术Culture Technology) 、ET( 环境技术Environment Technology) 、ST( 宇宙航空技术Space Technology) ,被韩国政府视为未来最有希望的尖端技术产业,韩国政府更在2009 年12 月21 日宣布,将在6T 领域中5 年投资13 兆韩元。
李秀满向韩国娱乐产业引入了系统性的管理。他耐心地选拔像梵谷一样具有才华的人才,可以在一个被认同且有系统的环境中,经过长达13 年的培训,将他们培养为偶像明星。不同于美国娱乐产业的代理制度,13 年培训的承诺对实习生或经营者来说,都是一段很长的时间。经营者需要对产业人才的建立有使命感,更重要的是「耐心」。而李秀满把签订长期合约的培训系统视为K-POP韩流能风靡全球的决定性原因。
(延展阅读:韩流Hallyu,韩国流行文化的全球脉络)
一个公司对有才华的人进行长期培训,是高风险的投资,然而文化创意或娱乐产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环境。以SM 娱乐为例,文化技术着重三个方面:培训、体系运作、重视歌曲。李秀满说: 「推出一个新组合大约需要4 年。为了给东方神起写一首歌,50 名作曲家耗费了心血。东方神起刚出道时花了40 亿韩元,宣传唱片又花了40 亿韩元。」
挑选有潜力的歌手或演员、组织优秀的创作工作人员、研究「文化产品」与「生活方式」的关联,最终制作出高品质的歌曲或影视产品,每一个环节都是高风险的投资,却可视为让「文化技术」更加成熟的研发过程。「成熟的技术」可以被复制、规模化,甚至达成产品的量产,这是「文化创意」真正可以成为「产业」的温柔造梦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