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员工福利电商Benefit-one的模式在华人市场能否成功

标签:
智库电子商务it |
分类: 互联网观察 |
http://www.bukop.com/wp-content/uploads/2014/01/benefit-one.jpg
提供员工福利外包服务的Benefit One(日本)发布消息说Benefit One与台湾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华电信”合资成立了一家子公司中华优购。中华优购网原为中华电信旗下网站,成立多年一直没做大,这是一家以企业员工福利为主的电子商务网站,虽然有中华电信这个亲爹,每月营业额也不过区区数百万元新台币(百万人民币水平)。
而日本的Benefit-one公司,同样以企业员工福利为目标客户群,战绩牛逼的多。Benefit-one成立于1996年,2004年9月至2006年8月在JASDAQ上市、2006年在东京证交所上市,员工人数957人,会员数高达571万人,是日本首屈一指的企业服务电子商务公司。公司目前拥有企业客户数超过4000家,市场份额占业界第一。
Benefit One现在除了员工福利外包服务以外,还利用员工福利外包业务所开拓的内容(包括旅游、餐饮、运动、娱乐等),进一步推动了业务的多元化。
有趣的是,Benefit-one商业模式并非来自销售收入,Benefit-one压低站内商品定价,几乎零利润,让会员可以用市价7-9折的价格购买商品,而Benefit-one的收入则来自企业所给付的会员费,例如A公司拥有员工100人,A公司福委会就向Benefit-one购买100人的会籍,所有员工就能在Benefit-one购物。预估中华优购将在台湾复制日本Benefit-one模式。
在美国,也有一家定位员工福利的电商公司Next Jump,以精准定位目标顾客为筹码吸引生产商低价供货,以企业顾客(享受低价)为桥梁辐射终端消费者,其商业模式也非主要来自销售收入,而是生产商的广告费。可以见六哥以前的报道:颠覆亚马逊式电子商务的新模式。都是不靠销售产品差价赚钱的电商公司。利润点转移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一种强有力的竞争工具。
再举两个简单例子来看利润点转移所制造的杀伤力。很多淘宝卖家,以低于成本价销售某件小商品,在短时间导致商品畅销几万件,赚的不是人气,是快递费,消费者对商品价格敏感,对快递费一两块的差异不敏感,同时快递量大还能从快递公司获得更大的运费让利。另一个案例更具启发,一家做健康小册子的公司,年营业额7个亿,他将价值200元的小书免费送给客户,客户只需要自己掏到付的快递费。大家都以为这家公司赚取的是广告费,在书中夹页广告,连该公司的员工都这样认为。实际上不是,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也在赚取快递费。这家公司的账这么算:到付快递20元,书籍印刷出版成本5元,实际运费5元,净赚10元。
扯远了,说回员工福利电商,在国内的市场环境下,大家觉得是否有机会?我们看到很多电商也在顺便发展员工福利这一块,但很显然,他们要靠卖产品赚钱,价格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最低。点到为止,大家思考吧!
更多商业模式和创新战略讨论,敬请关注微信公共平台“商业创新智库”:微信号:bukop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