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的槐

(2011-07-19 15:47:00)
标签:

北京城

槐树

槐花深一寸

旅游

分类: 草木芳菲

 http://s13/bmiddle/4dda2227na8676dfda1cc&690记忆中的槐树是属于乡村的。

可是我在偌大的北京城里遇见了那么多的槐树。

据说北京主要有两种树——杨树和槐树。机场路上,进入你眼帘的是一色的那种树,枝干挺拔,深绿色叶片,心形,在风里呼啦啦地翻飞,好像一群特别欢乐的孩子,热烈地鼓着自己的小手掌。一问,才知道是杨树,我马上想起课本上《白杨礼赞》中的文字,一看,果然,树皮是淡青色的,树枝儿都纷纷向上,一幅力争上游的样子。不过我不太喜欢这种树,总觉得有点生硬。在城里看到那些槐树之后,这种感觉尤甚。

槐树的婆娑姿影,嫩绿的叶片,粉白的花朵,一下让我的心温润起来,蓦然走近却收不住流连的目光。一树一树的槐叶,似一团一团的绿烟,氤氲开来,笼住了噪杂的市声,让整条街宁静下来。如果杨树是北京城里挺拔的卫士,那么槐树则是秀丽的女子,婉约了整座北京城。

我不知道槐树为什么就生长在了北京城,据资料说国槐还是北京的市树。我也不知道我看见的那些槐树是国槐还是洋槐。不过洋槐这个名倒是根植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的,一提起我就仿佛看见了屋角便道边的一丛绿,在晨风朝露里静默着,粗裂的树干上,还呆呆蛰伏着一只蝉。

记忆如此青葱,是这洋槐和一个游戏有关。当我们小孩子有什么事决定不了或是猜测不定的时候,便会摘下一枝槐叶,然后一张一张地依次摘去枝两边的叶片,摘下一张说“是”,再一张“不是”,下一张又“是”,一直到最后一张叶片轮到的是“是”还是“不是”,事情就这么定了。用这样一种方式做选择题,可是世上最轻松美丽的了。小时候能有多少艰难的抉择啊,但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却把洋槐赋予了神圣的职责,一枝在风里摇曳的叶片,承载了孩子多少诚挚的热望啊。那青翠柔嫩的叶儿,就是童心飞翔的羽翼,在他们童稚的世界里编织了多少绿色的梦。

一见到北京的槐,我就不由得想起郁达夫的《古都的秋》,记得那“清、静、凄凉”的意境,记得那槐树的落蕊,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那么轻软的文字,那么清静的景,真切地传递了北国的秋的气息。

槐树花开得最盛的时候应该是在六月末,我来时,不少槐树上确已没有花朵,只有少数的一些树上还饱绽着。槐树的花比较朴素,无论外形还是色彩。据说有红槐花,但我只在图片里见过。但满树槐花开,也是一景,那些白色的花(远望似乎还带点浅浅的绿)像一个个小小的舱,紧紧挤在一起,飘浮在茂密的枝叶上,一幅玲珑的样子,风里,还带来些若有若无的清香。有槐树的路边,确实积了薄薄的一层落蕊,珠玉一样的散落着,又一幅惹人怜爱的样子。

印象最深的是团结湖路和北大南门前面的那条路,两边浓密的槐树几乎将马路上空覆盖了起来,马路成了个天然的绿色长廊,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碎影,仿佛阳光也是绿色的了。这些路的夏天自然就清凉多了。

前不久进梅子的博客,读到了一篇她的音频文章——《槐花深一寸》,觉得槐花是那样的可亲可近,不仅給了孩子们爬树摘花尝花的乐趣,还可被巧手的主妇做成槐花饼槐花糖,并且,它还是人们诗里歌里的意象,赋予了无穷的情思与遐想。“微微风簇浪,串串浮阳台。阵阵清芳沁,翩翩天使来。”这样的诗句,如你读着,眼前会浮现怎样的一幅美景啊!

我终于明白,槐树何以能繁茂在北京城里,是因为它适合这片土地。它身披乡野之风,才有如此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如此坚毅地扎根、繁衍。在京城高大巍峨、方正恢弘的建筑群里,这些槐树,撑起一方它自己的天空,又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承载着巨大的航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