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在汶上的足迹

(2012-06-27 08:59:25)
标签:

儒贤圣地

中国佛都

中都文化

《汶上县志》

文化

分类: 中都文艺
夫子屐

   http://s10/middle/72b9921fh9f6f3a54d129&690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设人,公元前501年即鲁定公九年,定公以孔子宰中都(现汶上县),行教化,劝农耕,百姓安居乐业,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安定局面。期间,孔子制定《孔子家语》: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途,路不拾遗,器不雕伪,市无二价。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四方之诸侯则焉。”

     http://s4/middle/72b9921fgbc95a133abd3&690
   鲁定公把孔子调回鲁都曲阜升任司寇,孔子准备离开汶上到曲阜上任时,中都百姓倾城相送,东门外十里人巷,人们恋恋不舍,含泪与孔子道别。孔子说:“望大家遵循礼范,长此下去中都必然万世安泰!”

这时,有一位青年背着一位瘸腿老人挤出人群。原来,瘸腿老人的儿子不孝顺,但自孔子来后,他儿子一改恶习,对老人格外孝敬了,常常背着行动不便的老人出外观景散心,老人深知这是孔子讲礼传教的功德。现在听说孔子要走,老人抱着孔子的腿泪流满面。百姓们也流着泪再三挽留。孔子大为感动,怎奈君命在身,不能耽搁,孔子便脱下脚上穿的一只靴子,含泪说道:“各位父老,我人虽去,脚印还留在这里,留下这只靴子以示我永远立足中都。大家既然拥戴我,那么,我走后请仍然按我的倡导行事吧!”说罢登车而去。

    http://s11/middle/72b9921fha023e1a2241a&690
   后来人们在城东门楼上专门修建了一层楼阁,供放孔子的靴子,后人把这只靴子叫做“夫子屐”。后来清官离任脱靴、留靴的美举,就是孔子那时留下来的。http://s14/middle/72b9921fh9e4237c9303d&690

却说孔子身材高大脚大的出奇。后来,他周游列国时,住在蔡国一家客店里,夜里被一个崇拜他的人偷去一只木屐。这人将木屐带回家去一量,竟有一尺四寸长。这只木屐被后世的武士视为珍宝,辗转收藏,最后转到了皇室。

                 http://s6/middle/72b9921ft9d90da1312f5&690
 晋惠帝元康年间(291300),这只木屐竟被晋惠帝列为洛阳武库三宝之一。另二宝是汉高祖刘邦的斩蛇剑和篡汉自立的王莽首级。元康五年(291年)武库发生大火,三宝尽失。传说孔子木屐化着仙鹤、刘邦斩蛇剑化作白龙先后飞去,只有王莽首级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http://s1/middle/72b9921fh9e422755c5e0&690

作为儒释圣地的古中都大地,到处留下孔子的足迹:汶上三孔(圣泽书院、思圣堂、文庙)、仁政院、东门城楼藏靴阁、孔子沟、孔子钓鱼台、讲村(次邱村讲学台)、次店(孔子曾住的客店)、留马庄等。在孔子曾讲学的马踏湖畔,坐落着大运河南旺分水龙王庙,有一福对联:

孔圣人曾在此布圣德教化万家百姓,

水龙王亦于兹施龙恩惠及四面八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