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供奉道、佛、儒的湖中名刹蜀山寺


标签:
杂谈儒贤圣地山东汶上生态水城运河文化中国佛都 |
分类: 中都文艺 |
http://s12/middle/72b9921fhbfa44ffa469b&690
蜀山寺,位于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境内大运河东岸蜀山湖中的蜀山上,山水相映,水天一色,霞鹜齐飞,风光奇丽,为游人向往之地。
据传,明初一富豪举子进京应试,自恃才华出众,离家时夸口说:“凭我所学,至少也是探花”!不料,三甲榜示,名落孙山,无颜归故里。见蜀山山清水秀,曲径通幽,如怜仙竟,便在此建寺出家,是为蜀山寺。
自那时起,不断增广修葺,殿堂房舍多达数十间。寺门高耸威严,面南而立,朱漆园釘大门,虎头门环,两块洁白的汉白玉门枕雕刻精美。“蜀山寺”大匾高悬门上。其字为颜体镏金,端庄遒劲。寺院内茂林修竹,柳暗花明,曲经迂回,鸟语蝉鸣。寺院有三大殿堂,释迦牟尼殿、圣母殿,宗鲁堂(原名三教堂,后水部胡公改之,专祀孔子。)还有弥勒堂,灵观及和尚住舍等,其前为吴岳望湖台,山后有流憩亭。
圣母殿是东岳大帝的长女碧霞元君巡览南旺湖光山色胜景的行宫,殿内正面为三大圣母塑像;其形态各异,或景观远眺,似赏景倦怡休息沉思;或飘然若飞,似心旷神怡而舞;或端坐微笑,若心满意足而自鸣得意。三尊均为东岳大帝之女塑像,其右为碧霞元君,其中间与左为原君之妹,另有陪侍者七尊塑像。
蜀山被锄之后,东岳大帝的长女碧霞元君闻蜀山要建一寺院,遂令三妹下凡观之,三妹见如此湖光山色之景,隐动柔肠,恋而不返,而居殿之正位。不见三妹归,复遣二妹往,依然,乃居二位。见此景,碧霞元君乃亲临,惊叹此景远胜天宫,舒心悦目,尽兴饱赏,依然,而居三位。故有“大娘娘西,二娘娘东,唯有三娘娘坐正中”之传说。然而人们一直尊奉碧霞元君为主,她虽居其三,但虽为主而不争地位,更另人敬仰。
http://s13/middle/72b9921fhbfa45559d5fc&690
多有盼子心切,备鸡鱼肉贡一台,做银娃娃,往求娘娘栓子、摆贡、焚香,将红线拴于娃娃颈中,顶礼膜拜,祈求早得贵子。这就是“蜀山拴子”。
三、寺内释迦牟尼佛香火旺盛。
四、寺内供奉孔子传扬儒家思想。
寺院之后有流憩亭,为水部胡公所建,建在一块巨大的角石上,上下空荡,宛如苍鹰展翅凌空,旁边岩石另一角,溪流潺潺自山飘然而下,形成小小瀑布。居此亭上,可休息纳凉,亦可临高览景。沿憩亭拾级而上,可从后门入寺院。
五、其它景观。
http://s6/middle/72b9921fhbfa46335a7d5&690
在灵观正南进处,有一飞檐挑角的两层小楼,便是吴尚书楼,是汶上明代四尚书之一吏部尚书吴岳致仕还乡给弟子讲习、游乐处,谓望湖先生乐处。尝与弟子张纶等讲习于此。吴尚书著有《望湖遗稿》一书,有关佛教的有“静坐”诗:
蒲团隐坐学参禅,定里无尘自洒然。
纸窟常存千古感,灵光须借一灯传。
九秋夜侵潭中月,万里云消海上天。
莫谓真如隔刹劫,人人各具本来园。
六、蜀山寺庙会。
蜀山寺历经五百余年,在鲁西南影响举足轻重,曾与济宁城内的铁塔寺(玉录庵)齐名,县内及嘉祥、巨野、运城、梁山、宁阳、东平等县的有钱人家,常请寺里方丈龙陷作法事。凡山东各寺院接纳新僧,都要请蜀山寺方丈龙陷和尚参与主持。
http://s7/middle/72b9921fh799070e28f76&690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蜀山虽区区弹丸之地,名不见经传,是因为其屹立于风景优雅的蜀山湖中,且颇具神幻色彩,香火旺盛的蜀山寺,声名遐迩的蜀山会,宛如海市蜃楼梦幻般的景致,胜似世外桃源,久负盛名。蜀山以南是大野泽,这里曾经是炎黄大战蚩尤逐鹿之战的古战场,有著名的蚩尤冢;鲁恒公曾游于阙,爱大野泽南旺之风景,故死后葬于此。而随有鲁诸公墓,即九公墓。蜀山脚下的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和分水龙王庙更使这里名扬海内外。蜀山寺同时供奉佛道儒三家,说明佛法、道教文化和儒家思想在这里积淀深厚并相互融合,和谐共存,这里是研究佛道儒三家思想融合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