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古城“四尚书”(“小县不大四尚书”)


标签:
儒释圣地花园水城中国佛都山东汶上爱上摄影文化 |
分类: 中都文艺 |
http://s7/middle/4dd9ddf0h799c2829f3f6&690
放眼华夏阔无疆,各地代有英才出。对于位于古老壮美的大运河与滚滚汶水交汇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者孔子曾在此为官一年,为齐鲁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山东汶上县来说,曾有元初著名水利专家马之贞、明代平民出身的著名水利专家白英、汉代太医院令衡方、宋代文学家穆修、元代翰林院侍讲兼著述家曹元用,及明代汶上籍四尚书路迎、吴岳、王杲、郭朝宾等,诞生于这方热土上,成为这方热土上人民的永远骄傲。
http://s10/middle/4dd9ddf0h799c28438299&690
http://s5/middle/4dd9ddf0h799c28782f14&690
http://s14/middle/4dd9ddf0hc01995211a4d&690
http://s11/middle/4dd9ddf0hc0199557a04a&690
提及“四尚书”,在汶上乃至全省、全国,人们大都会马上想到“小县不大四尚书”一说,同时对有关“四尚书”的传说、民间故事津津乐道。但人们对四尚书究竟生活于何朝何代,在历史上有什么经历、事迹、业绩,对后人、对当今现实有何启迪,有何影响,恐怕真正能说得上来的人并不多。
“四尚书”说的是明代嘉靖年间汶上籍的户部尚书王杲、兵部尚书路迎,隆庆年间的南京吏部尚书吴岳,万历年间的工部尚书郭朝宾。他们任尚书的时间前后相差仅三十二年。王杲、路迎又是小时的同学,并且同朝为尚书。说起“小县不大四尚书”,还有一段佳话呢。原来,明万历年间,在京室神宗皇帝身边“混”出个人样儿的江西籍官员较多,也正因此,在一次聚会闲侃中,当大家侃到各地在朝中任官多少这一话题时,江西籍的一位官员得意洋洋地说了句“满朝文武半江西”上联之语,不料随后在场的汶上籍的工部尚书郭朝宾马上对出了下联:“小县不大四尚书”。引得满堂喝彩,且由此流传开来,直至如今。
四位尚书所处的时代,已经不似明朝初年那样生机勃勃,如日中天。明王朝在经历了宦官次次专权,农民场场起义,宁王一度叛乱,及内阁首辅严嵩等人的大肆弄权后,至此已走上下坡之路,堪称“日薄西山”。政治腐败,官场昏暗,经济凋敝,是当时的基本色调。在此种形势下,他们四人登上了历史舞台,演出了各自的人生活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