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崔兰田回忆录节选(十一)

(2010-11-05 17:27:47)
标签:

豫剧

崔兰田

周海水

马金凤

曹子道

周光灿

兰光剧社

安阳豫剧团

黄儒秀

分类: 崔兰田回忆录节选

十一、兰光剧社

 

崔兰田回忆录节选(十一)

风华正茂的崔兰田周光灿夫妇


   “兰光剧社”是我从艺十三年后,自己创办的一个民间职业剧团。西安解放后,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陆续恢复了生产和营业。原来戏班的老板都离开西安逃跑了,很多戏曲艺人闲在家里,无家可回的单身艺人住在剧场,他们没有收入,生活十分因难。这时军管会的同志把他们组织起来演出,由于没有水平高的主演领衔,上演情况不好,演出剧日贫乏,很快便维持不下去了。


    1950年元月,我从四川回到西安后,很多熟悉我的艺人都跑来找我,希望我能挂牌成班,军管会的同志也到家来动员我,给我讲革命道理,他们说,现在解放了.艺人翻身作主人,唱戏也是为人民眼务,老板跑了,你们可以自己组织剧团演戏。于是我和丈夫周光灿商量,自己筹资,成立自己的剧社。


    那时许多著名演员办团都以自己的名字为团名.如京剧界的梅兰芳剧团、荀慧生剧团、尚小云剧团;豫剧界的(常)香玉剧社、(陈)素真剧团、(阎)立品剧社。当时也有人建议让我将团名定为“兰田剧社”,光灿也说:“你在观众中影响很大,以前搭老板的班,不管戏班叫什么名称,很多戏迷看戏都是冲着你来的,他们从来不提剧团的名子,而是直呼你的名子——去看崔兰田的戏,现在咱们自己成班,干脆。就叫‘崔兰田剧团’或‘兰田剧社’,多响亮!”


    光灿说的在理,但我并没有同意他的意见,我说:“还是叫‘兰光剧社’吧。”


   “你怎么想起来叫这个名宇呀?”


    我文化水平不高,能想出这么个文雅的团名,他觉得有些奇怪。


   “难道这个名字不好吗?我崔兰日的‘兰’字,你周光灿的‘光’字.表示咱俩齐心协力办好这个剧团。再者说,当年在科班时周师傅给我们这班小孩起名.都带一个‘兰’字,‘十八兰’在豫西一带很出名,到西安后不管是同行,还是观众,一提起‘十八兰’,便格外高看我,因此,我觉得兔出这个‘兰’字比突出我的名字更好。”


    “想不到你大字不识几个,肚里点子还真不少。那就依你说,咱就叫‘兰光剧社’。”

 

崔兰田回忆录节选(十一)
晚年的崔兰田 周光灿夫妇与崔派弟子薛艳君


    团名定下来后,我们便着手筹集资金,招聘演员.我们拿出多年积蓄的三很金条,添置了戏装,高薪聘请了当时在西安的许多豫剧名角.其中有旦角张凤云、陈秀芳;须生曹子道、许树云。朱全来、黄少林;净角韩全友;小生黄月楼、宋保筠、王香芳;丑角魏进福和武行头杜庆斌.我出任社长、挂头牌,我丈夫周光灿任副社长管理剧社的行政工作。


   人马虽然很齐,但我和光灿领团都没有经验,这时我想到了我的恩师周海水,一则他领班多年,经验丰富,二则他老人家现在生活也不很宽余,于是,我专门把他请来,让他帮我办好这个剧团。


    周师傅待我一向很好。我入科学艺时,他看我是个唱戏的好料便分派我学须生,一心想让我接他的班,要将我培养成他的得意门生。后来改唱旦角,也是周师父慧眼识材,发现我演旦角更有出息,千辛万苦将我培养成他的小科班的台柱。我出科后在洛阳搭班挂头牌,后来又到西安唱红,但我时时刻刻都惦念着师傅。


    记得有一次,我从西安到郑州去买戏装,当时周师傅领班在郑州演出。我顺路去看望师傅,周师傅见到我,高兴地对我说:“孩子,这几年没见你,听说你在西安唱红了,我和你师娘都很高兴,你给师傅争光了,我在人前也觉得露脸。买戏箱的事我给你办,师傅比你识货。你不用亲自去跑,在院子里给我演两场戏吧,当年你在郑州学戏时还是个小孩,现在是大红角了,也叫郑州的老乡看看你的戏。”


    当时马金凤在周师傅的戏班里挂头牌,我说我给金凤姐唱垫戏,周师傅执意叫我唱压轴戏。金凤姐也开玩笑地说:“你是周师傅请来打炮的角儿,咋能叫你唱垫戏呀,我唱垫戏,你压轴吧。”我看金凤姐也是真心实意,就不再推辞,便不客气地斗胆演了一出《三上轿》,金凤姐演的《三上关》.两个台柱一齐上,观众当然十分踊跃,周师傅更是高兴得一晚上合不拢嘴。

 

崔兰田回忆录节选(十一)
1980年崔兰田 常香玉 马金凤在流派汇演期间合影


    和金凤姐第一次见面、合作,她那谦逊可亲、待人诚恳的态度,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当我得知她也是山东曹县人并且祖上也姓崔,心里觉得更加亲近。解放后,她在洛阳,我在安阳,开会、会演经常见面,关系也十分密切。

 

    兰光剧社成立后,首场演出拿什么戏打炮,去征求周师傅的意见。周师傅想了一下说:“还是先演《秦香莲》吧。”师傅的意见正合我意。这出戏是我多年来演出最受欢迎的一出传统戏,也是我在科班改旦角后演出的第一出戏,同时也是最能展示我们的演员阵容的一出大戏。

 

    我扮秦香莲,包公由三个人扮演:《拦道》周海水,《公堂》韩全友,《见皇姑》曹子道。韩全友是专演净角的演员,演唱刚柔相济,节奏鲜明,韵味醇厚而有膛音,是豫剧界不可多得的净角演员。曹子道唱做并重,既演须生又演净角,做派大方,动作洒脱,功架稳健,举手投足给人以美感,是一位以做表取胜的性格演员。我和他合演的《卖苗郎》在西安很受欢迎。他在《摔碗》一折中手端面条和举杖责打儿媳的表演,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在《背公公》一折中“爬坡”的表演动作舞姿更为精彩,经常博得观众阵阵掌声。王延龄由黄少林扮演,陈世美由朱全来扮演,人称他“活陈世美”。陈世美面对一双儿女,做父亲的良心顿时触动,但又想到做驸马的荣华富贵不能丢弃,眼前妻儿是认是抛,左右为难,一个活生生的负心汉的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被他表现的栩栩如生。给我拉二套的旦角张凤云扮演皇姑,她嗓音清楚,扮相端庄秀美,做工细腻,后来在曹子道掌班的西安民众剧社担任头牌旦角主演。魏进福扮演的门官,戏虽不多,但他那不温不火、格调正规的丑角表演颇受观众欢迎。他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卷席筒》等戏,表演都很出色,被誉为:“西北名丑”。

崔兰田回忆录节选(十一)
崔兰田周光灿结婚照


    唱小生的黄月楼,是从山东过来的一位年轻演员。当时二十出头,是名小生黄儒秀(黄娃)的徒弟。黄儒秀与我同是山东曹县人,因此,我对他的徒弟就格外照应。我常让他在我前边加演《黄鹤楼》、《禅宇寺》,他嗓子好,扮相好,在西安豫剧舞台上能与赵义庭媲美。


    别人成班演戏都是赚钱,我成班以后,经常赔钱。一季下来钱没有挣到,反而将金条和部分家产赔了进去,因为我们的人多,最多时有一百多人。凡是来投奔我的同行,我都不拒绝。像我的奶师贾锁,这时已经年过花甲不能登台,我也将他留在剧社奉养。这样自然开支就大。在我这儿搭班的演员,不管演出与否,也不管营业情况好坏,我都是到天就发薪,宁可自己一分钱不挣,不能亏待大家。对于技术有名望的主要演员,工资定的都很高。像曹子道那样的演员,我一天给他一袋面,按面折价。


    兰光剧社在西安舞台站稳了脚跟,经济收入日渐好转,同时演员中一些坏毛病也显露了出来。有几个演员吸大烟已经成瘾,苦口婆心劝说均无济于事。这时,我和光灿商量,准备把剧社拉回河南,进行巡回演出,一方面增加收入,扩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觉得挪挪窝能断绝了他们吸大烟的来源。

 

    剧团来到郑州、新乡,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平原省文化局的领导张国础一再挽留剧社落户到新乡。因我的师姐罗兰梅已经在新乡很有影响,我们停留下来就可能形成“抢饭碗”的局势。所以,我们打算再巡演几个地方。恰在这时,安阳同乐戏院的施洪瑞专程来到新乡盛情邀我到安阳演出。

 

    我率兰光剧社来到安阳后,安阳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各界观众给予我极大的热情和关怀,我准备把剧社落户到安阳。剧社里的一些人听说要在安阳落户,感觉到安阳是个小城市,比不上西安繁华,有些人不愿意留下来就跑回西安。安阳虽然城市小,解放后社会秩序很好,完全禁止了吸大烟。另外,市里的领导亲自出面再三挽留我,还把原安阳人民剧社的戏箱送给了我,使我非常感动,因此,我就在安阳落户了。

 

崔兰田回忆录节选(十一)


    兰光剧社虽然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不久,他就转为民营公助性质的安阳市人民豫剧团。但是,他在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阶段。以前我是搭别人的班唱戏,这个阶段我是自己成班,翻身做主人。随着这个班子我由陕西回到了豫剧发祥地——河南。随着这个班子我接受了党的领导,把剧社交给国家,建立了国营安阳市豫剧团,是百花园中被人们称为“崔派艺术”的这株小花在豫北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一直还骄傲的认为,我这个讨饭出身的小戏迷总算为豫剧事业和党的文艺事业做出了一些贡献。【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