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一、当年的“小黑头”郭建民走了

(2008-03-30 11:38:38)
标签:

豫剧

郭建民

张美贞

文化

分类: 第一届戏曲会演五十周年纪念

0330_105907.jpg

郭建民
 

     郭建民老师走了。虽然才67岁,但对一个卧床3年的植物人,对他的老伴张美贞老师,可以说是个解脱。


    郭建民老师是回族,兰考人。1955年考入漯河豫剧团,1960年调至省豫剧院二团。郭老师天赋佳嗓,上世纪50年代初,他拜师沙河调名净李顺。在1956年的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同张美贞老师合演《见皇姑》一折,一鸣惊人,全省都知道了这个“小黑头”。在大会上,年仅15岁的郭建民获得物质奖。
    

0330_105907.jpg

                           1956年郭建民与张美贞演出《见皇姑》剧照


    进入二团后,又受教于豫剧名净王在岭、李斯忠。1962年调至三团,在现代戏上取得了相当成就。郭老师的《跪韩铺》、《打铜锣》都是自己设计唱腔与动作,成为他的代表作。《倔公公偏遇犟媳妇》里的老舅,戏虽不多,郭老师却演得很出彩,人物刻画很成功。他和张美贞老师伉俪合作的《跪韩铺》和《喝面叶》广为发行,深受群众喜爱。


    郭建民《跪韩铺》里的黑头唱腔是他对传统改革的一次尝试,据说得到专家的认可与相当评价。我却更喜欢他在《打铜锣》、《喝面叶》里的唱腔,对改革的黑头唱腔总觉得气势弱了些,失去了豫剧传统黑头那种独有的韵味。感觉郭老师唱戏,有点李谷一“气声唱法”的意思,在字的发音上,比起老艺术家,更靠普通话音一些,唱起家长里短的生活戏很是应手,而在传统袍带戏上则显得不是那么有刻画力度。

 

 

二十一、当年的“小黑头”郭建民走了

郭建民 张梅贞 跪韩铺

 

    真心希望张美贞老师节哀,保重身体,把自己掌握的阎派精髓传下去。

 

    下面以二位老师和薛福安老师(会演时12岁的小司鼓)50年前的《向师傅们保证》一文追思郭老师。这个刚刚离去的当年的“小黑头”,他“在今年演好五个戏,争取在下次汇演时再来,向师傅们汇报,请师傅们指教”的话语给人感觉并不久远,然而,一晃五十年,语犹在,人西行。唏嘘之际只能说声,“郭建民老师,一路走好。”

 

 

0330_105907.jpg

                                        小司鼓薛福安

 

 向师傅们保证


     我们都是剧团的学员,郭建民、张美贞才15岁,薛福安只有12岁,到剧团才一年左右。我们连想都没有想过能参加这次汇演。会上我们演出了“见皇姑”。郭建民饰包拯,张美贞饰皇姑,薛福安司鼓。演出受到了同志们和老师们的欢迎,薛福安也被大家破例叫到舞台上谢了几次幕。我们感到非常光荣。但我们知道,我们演出得还很差劲,还需要很好向老师们学习。


     会上领导同志对我们照顾的无微不至,老师们都高兴的称我们为接班人,还亲自教我们这个姿势怎样做,那个腔弯怎样唱,鼓子怎样敲。看了老师们的精彩表演,我们深刻领会到,艺术上的东西,不经苦学苦练,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回团后一定和学员们团结的更好,努力学习。薛福安一定在今年打会五个戏,郭建民、张美贞在今年演好五个戏,争取在下次汇演时再来,向师傅们汇报,请师傅们指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