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给我们的启发

(2007-12-09 11:56:03)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人文/历史

道德经

知识/探索

文学/原创

分类: 国学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给我们的启发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已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我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天下最柔弱的是水,奔流于天下无坚不摧,无所不经,无孔不入。

 

    无有入无间,吾是已知无为之有益。

    致柔之水可以深入非常细微的缝隙,无为就好像致柔之水,因此我已经非常了解“无为”的好处了。

 

    不言之教,我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不言之教”就是成为行动楷模而不要大吹大擂,天下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的。

 

现代启发

    老子这一段话看起来非常简单,其中所蕴涵的哲理却非常深奥。所谓“滴水穿石”、“以柔克刚”、“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这些人们常挂在嘴边的成语里都蕴涵了这些道理。

    越王勾践即位不久,即开始攻打吴国。结果反被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充当奴隶,受尽奴颜卑膝之苦,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

    公园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公园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

    当勾践刚刚灭吴称霸,其手下最大之功臣范蠡被封上将军,然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的道理,故功成立即隐退,一叶扁舟离开越国。传其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而致富。

    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啄,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

    这个故事说明了三层意思,一层是越王勾践,以“致柔”战胜吴王夫差的“致刚”;另外一层意思是范蠡“功成身退”“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还有一层意思是文种“功高振主,不知进退,终引火烧身”。

 

对青少年的道德启发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对青少年来说,默默的学习、积累,不断地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当机会到来的时候,就要毫不犹豫的抓住。

当今社会,那种谦虚、谦让、温文尔雅的风范已经过时了。有才干别人不知道,社会不认可,就等同于无能。延误了对国家做贡献的时间,就是对国家对自己不负责任!

    想尽办法让别人知道、让社会认可自己的才干,就可以尽早的对社会做贡献,是一种值得推广、大力提倡的行为。这种行为就叫推销自己。   

    如何才能成功的推销自己呢?

    答案是:“兼收并蓄”,“厚积薄发”。

    条件不成熟时要大智若愚、埋头钻研、刻苦学习、不断积累,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条件成熟时,则出语惊人、万夫不挡。

    霍去病只进行了一次自我推销,就立下了盖世奇功,流芳千古。

    18岁的霍去病随大将军卫青参加与匈奴右贤王争夺河南地(今河套地区)的一场战斗。他只率领800精骑,不带任何军需,不要任何补给,距大军数百里之遥,朝着大军相反的方向绕道匈奴后方,乘匈奴不备,出奇制胜,斩杀敌兵1028人,首战告捷,被封为冠军候。

    仅此一次推销就足以证明他的军事才能了。

    拿破仑一辈子只推销了自己两次,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1793年反法同盟攻打土伦,法军最大战舰被英军俘获了,就在法军战线即将土崩瓦解的时候,24岁的拿破仑,主动要求指挥一个炮兵团,他命令万炮齐轰英军的旗舰,结果力挽狂澜。拿破仑在土伦一战成名,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将军。

    拿破仑决定击败在北意大利的15万奥军,秘密集结在瑞士边境上的仓促编成的法国后备军,艰苦卓绝的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波河河谷,突然出现在奥军后方。这支临时拼凑的军队哪来的战斗力?拿破仑抢过军旗冲在了冲锋队伍的最前方,一时间军心大振,一举战胜了强大的奥地利军团,从此奠定了拿破仑最高统率的地位。

    一定要锻炼好这种推销之术。认真总结自己的长处,要学会巧妙的阐述自己的长处。

    凡事有七层把握就可以做了,其余部分在实践中摸索、总结。这样的话,机会就会比别人多出三层。

    首先要充满自信,自信才能底气实足、气宇轩昂,出语才能惊人,机会才能到手。

    不用担心机会到手后无法做到,往往人在遇到重大困难时,所迸发出来的智慧是平时没有的。这就是前面阐述的激发自己的潜能和潜意识。人为的把自己推到困难面前,逼迫自己提出方案、做出判断、果断决定这就叫做激发智慧潜能

默默无闻的学习和工作,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遇到机会“一语道破天机”;得到机会以后,激发自己的智慧潜能;取得成功以后,要大张旗鼓的宣扬,以最快的速度让社会认可自己,这就是最快成材的推销之术。

 

对企业管理的启发

    老子说:“无有入无间,吾是已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我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无为而治”同样可以用于企业管理。好的企业领导的工作很有条理,看上去很悠闲,不轻易发号施令,待到取得上好的业绩,职员们不觉得是领导的功劳,认为取得成绩是理所当然的,是很自然的事。

    美国的贝尔实验室世界闻名,其领导人陈煜德的办公室里挂有一幅无为而制的条幅,条幅下面的英文注释是:“最好的领导人时时不忘帮助下属,但又总不让下属觉得离不开他。”陈博士的治所经验是:领导人的责任是做到你在领导,但别人并不觉得你在干预他,研究所是在你所设想的方向上迈进,但所里的人又感觉不到你的存在。陈博士是在多么忠实地贯彻老子的思想呀!

    有的领导人时时不忘抖自己的威风,生怕下属不知道自己的份量,今天心血来潮订个条条,明日又一时兴起立个框框,有事没事开会信口雌黄,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给人造成一种自己把企业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印象,其实人们的心里与他甚是疏远,职员中你猜忌我,我猜忌你,一千个人一千条心,这样的企业即使一时侥幸取得一些成绩,也绝对不会有大的发展。无规不成方圆,企业没有规章制度是不行的。假如企业的环境宽松和谐,向心力很强,职员们都想把企业搞好,那么这些规章就像楼梯上的栏杆。如果职员对企业没感情,对头头很反感,他们一定会觉得这些规章制度是捆绑他们的绳索。现在,一些有辉煌业绩的企业,其领导层不是时时管束下属,而是时时事事处处关心下属,帮助下属解危济困,从而赢得职员对企业的向心力,心甘情愿地为企业的发展目标拼命奋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