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羡慕农民工
文、北大仓健
现在开始流行一种趋势,由羡慕乞丐转而羡慕农民工了,这当然是件好事。君不见各大媒体都在刊登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农民工却成了劳务市场的香饽饽了吗?
在中国,“羡慕”某个群体未必是件好事。怎么说呢?据说以前的国民很穷,于是大伙儿都羡慕乞讨者破碗里的两钱,结果转而群起而攻之,就连主流媒体也一致声讨,号召有为的国民不要施舍路边的乞丐,“那穷相全是装的”,于是乎,经过砖家们的一拍两拍之后,乞丐们终于渐渐少了。可喜可贺,“我们终于与国际接轨了,中国富人居多穷人居少了”。
那么,乞丐们做什么去了呢?很明显,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转而自食其力,去城市里打工去了。这真是一个好现象,中国的GDP可以高速增长了。
九十年代,他们基本工作十个小时以上,大多数流水线上的一线操作工工资都达到惊人的六百元,而且经常出现老板不付工资任意克扣的现象,当时,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ZF忍了。这样的曲调一直进行到21世纪的今天,直到网络的出现,直到著名的代工大王富士康十二连跳之后,ZF才恍然如梦方醒,才意识到贫富悬殊相差太大了,不进行监管确实不行了。于是乎,千呼万唤之下,各地ZF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们似乎有饭吃了。
然而,近些年来,农民工们似乎不买账,这不,经过砖家们的研究发现,农民工们忽然一下子华丽转身,全成香饽饽了。与当年类似,砖家们研究的并不是“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庞大的乞丐群体”,而如今,“为什么各地会出现大面积的用工荒”。
砖家们的分析很多,却无一切中要害。
下面以温州为例,逐一分析之。
小张初到温州是九七年,那一年他打普工,工资是六百元。而同期,温州鞋厂的技术工们,工资居然达到惊人的三千元。三千元?大家一定以为这些农民工比大学生强吧?请大家先不要羡慕那三千元,你知道那三千元是怎么得来的吗?从早晨七点干到晚上十二点,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没有任何休息天,你们还会羡慕这些技术工吗?
时针指向2011年,温州的普工工资破纪录的涨到了一千七八百元左右,按理说,小张是不是应该谢天谢地谢祖宗,终于可以赚到钱了呢?大家先别忙着羡慕,请先思考下:一千八百元在这个年代还能做什么?物价飞涨,生活费最低要一千元,剩下的八百元,除了买鞋买衣服零用开销,小张又能剩下多少?
转眼间,小张已经三十而立了,已经到了养家糊口的年龄了,如果劳动没有剩余,请问他会选择进厂吗?于是乎,留给小张的只有两条路:一,留在家乡种庄稼打零工。现在中国的乡村,只要有力气,一样能养活自己,别的不说,仅说打零工这条吧,每天都能赚到一百多元,而且晚上不用加班,同时还可以兼顾种好家里的庄稼养家糊口,所以,你说小张还会傻到千里迢迢出远门“为人民服务”吗?二,在劳务市场观望徘徊,寻找更高工资的工作,以期待养活自己之余还能养家,于是乎,小张就成了砖家们口中可喜的“香饽饽”。
别的地方是怎么让农民工们变成香饽饽的我不知道,但对于温州,由于长期居住于此,我还是可以为大家做做分析的。温州商人头脑之发达,是可以树为全国各地的楷模的。
以某保安公司为例,十年前保安员的工资是一千的时候,是干两天休息一天。三年前工资是一千一的时候,是每周休息两天。去年上半年工资是一千三的时候,休息时间调整为每周一天,同年由于招工难招,下半年工资调为一千五。今年涨到一千八的时候,休息时间调整为每月一天......
以某鞋厂为例,十年前,当某位员工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厂方遭受损失的时候,这家中国鞋王国家免检标志的工厂,老板娘居然身先士卒恼羞成怒地操起板凳直接砸向这位员工,然后扣除其全部工资并开除出厂。现在呢?现在不一样了,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她的“富二代”儿子双手捧着个红包,亲自到车间发放给员工。按理说,经过这些“人性化”手段的处理之后,为什么该厂还会出现用工荒呢?怪只怪时代在更新,做牛做马任劳任怨的老一代员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的后代可比他们机灵多了,他们不仅要工资,还要休息天还要厂里的环境改善等等方方面面的条件,可是这家工厂所玩弄的那一丁点人性化的把戏糊弄不了他们啊!于是乎,砖家们惊叹,“香饽饽”出现了!
据说,继朱军号召大学生们争当光荣的掏粪工人之后,不断地有人号召大学生们一定要学会委屈自己,争当流水线的一线工人,可惜号召归号召,大学生们却依然“宁可在高级人才市场里哭泣,也不愿到低级流水线上欢笑”,试问,这又是为什么呢?
以某银行为例,拥有大学文凭的工作者都有休息天和很好的保险福利,虽说普通员工的工资也只有两千多元,可是他们可以干两天休一天啊,也就是每月只需工作二十天,与工厂流水线上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十七八小时相比,工作没保障无任何福利,还要接受管理员的“严管”罚款,谁愿意躺在流水线上笑啊?
所以,这里,我真的希望那些精明的企业家们,不要老实夸赞羡慕“香饽饽”们了,还是多找找自身的原因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