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感悟随笔教育北京 |
分类: 新浪专栏 |
文/寒珠
答:看到你的问题,好久没上学的我第一反应是“书法还有研究生?”寒珠还专门去查了资料,还真有,招收书法研究生的学校有中央美术学院、北师大、首师大等名校,属于艺术类硕士。真是长见识了。我以为这是个高冷专业,应该不愁前程,可你关心的问题,仍然还是就业问题。
你本科读的是近年大扩招后比较热门的新闻专业,你想考的研究生却是高冷的书法专业。你之所以新闻专业还没毕业就矛盾迷茫,相信你也看到不少信息,传统媒体受到互联网巨大冲击,一些纸媒停刊转变模式。近日资深媒体人、原凤凰卫视执行台长刘春发微博说:很多市场化媒体都出现断崖式下滑,多数媒体的广告出现负增长,几乎每个大学都有新闻传媒专业还在扩招。有专业人士断言未来学新闻传媒的可能会居于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但现实是,一面是媒体平台泛滥,一面仍是专业记者匮乏,这说明了什么?
我不知道你说的无法陈述的原因是哪些?以前新闻传媒专业热,你去读新闻,现在听说新闻就业难,你就想换专业,可是这个看似冷门的书法专业也保证不了你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啊。你让我想起了钱理群先生说的大学批量生产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段话,功利心太强,视野短浅让你陷入两难的境地。
我不知道你的经济情况怎样?是否能供你上完四年大学后,又能供你去读研究生?你为此苦恼,说明你不是富二代。解释下专业名词,艺术硕士MFA,艺术专业研究生比学术性统招研究生分数线低,一般学费很高,强调的是专业性和实际能力,是读完考试拿硕士学位的,大都是在职人员考,为的是充电续航。而且在职读研的人都有一定经济基础。作为一种投资,读研的成本不低,当初我读研一年的学费是1.5W,几乎花完了我所有的工作积蓄,期间生活费还要靠家人支撑,再加上几年没收入,可以说是上一年学穷三年。那么问题来了,你上完大学不就业继续考研,你的经济支撑来自于哪里?
我先说说我的经历,我是工作之后考的研,当时我在家乡报社当记者,跑口子写新闻写的套路安稳,所以当我丢掉安稳的生活辞职去北京上学,在同事中间还引起不小轰动,记得印象较为深刻的两句话:“好好一个女孩子,长得也不丑,怎么会去考研?”
当时我读研时,学的是电视编导,有人劝我转行,说媒体行当竞争激烈,如滑铁卢之战。那阵电视媒体很火,连白干活实习倒贴钱都要走后门。
我们班同学主要分三类,一是踌躇满志的同学把考研当跳板,花那么多钱来上学干什么?不就是为了能留在北京,能进CCTV,将来能在媒体圈混成一名人......
但我跟你不一样,我是把媒体这条路走到黑了,因为这就是我喜欢的啊,我们全家就我一个人在体制外,我学的是传媒,干得是传媒,现在辞职了也是在互联网媒体自寻出路,这就是选择梦想的代价,食得咸鱼抵得渴,自己选择自己承受。
生活不易,人人自危。危险在于长期的坐井观天使得我们的视野自动忽略掉许多东西。这世上多的是所谓精英主义。你的本科是在北京一所知名重点院校就读,按理说你的眼界已经很高了,可你却把考研当梦想,把梦想的路变的越来越窄。只能说,中国的大学教育只教会你如何追求高大上,往往没教会你在现实中慢慢实现梦想的本领。
如果你非要坚持考研,先问自己:1、你差不差钱?读研会不会给自己和父母带来经济负担?如果差钱,你能否坚持一边打工一边挣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可以你就去考。2、你有没有考虑过,学了书法研究生出来做什么?是创业办书法培训学校,还是仅凭兴趣爱好。3、如果坚持梦想,你能一条路走到黑吗?即便是死路一条,你也经受的住心甘情愿。如果以上你都有答案,那么考研与就业狭路相逢,你就明白该怎么选择了。
在我看来,好多人的考研梦就象肥皂泡泡,看上去好看,一戳就破。当你看到为了追求高学历年纪轻轻就头发花白的,为了考研24岁女孩绝经3年的,孤注一掷考上研之后发现就业不如人意不堪重负就跳楼的。这几个例子不是从报道中看到的,而是当年真真实实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那你会发现身体健康懂得快乐就是一个普通人的至高梦想。
什么叫梦想?追求梦想的过程是需要付出辛苦血汗的,可能会遭受狂风暴雨树干折断。于是世上多了拔苗助长的狂想者和对生活失望的逃避者。对了,忘了告诉你,我都三十多岁的人了,我还有一个在家写作当编剧的梦想,可我还是在媒体埋头苦干了十几年。
梦想不能强求,狂跳无数下也够不着的梦想,是你起跳的高度不够。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问,寒门学子的梦想实现就那么难吗?这个社会问题我无法回复。你非要偏执的问,药方就是你去看看周星驰出演的自传式电影《喜剧之王》,一个饱尝辛酸的小人物却仍然时时捧着《演员的自我修养》,即便是在跑龙套的时候,也在说其实我是一个演员,最后他真的就成了一个演员。
看这个电影,我把他当喜剧看笑过,后来我又把他当人生看哭过。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微博自媒体@寒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