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再见不容易

标签:
it寒珠新浪北京媒体人 |
分类: 工作啊 |
这是一个告别的季节,想说再见不容易。本想把新浪做为媒体职业生涯中最后一份工作,干到四十退休还乡。计划不如变化。写篇长微博,离京回家过年。
2011年进入新浪,做过微博,做过新闻客户端,在新浪财经、新浪新闻中心两个最牛的团队工作过……见识了许多大腕,见证了许多奇迹,也曾为工作哭过彻夜不眠。那份执着的热情,那些热血飞扬的日子,回想起来,到现在也会打湿眼底。
互联网浩瀚如海,我只是沧海一粟,有幸随着浪潮走了一回。千言万语难道尽,在此就不写工作回忆录了。
其实还没进新浪,就和新浪结缘了。一直看新浪新闻,2006年,我注册了新浪博客,2007年,在博客发表了我写的第一部网络小说,曾被推荐至首页。2009年,我开通了微博。2010年,写网络舆情,天天上微博。后来,我就进了新浪。
记得当年的运营部每个编辑都有拉微博的任务,老一批微博专员见人就问,开微博了吗?为了拉升微博流量,不用微信聊天,只是用产品眼光上去看看,记得和新闻中心的同事私下聊天说“自己人都不用微博,怎么培养用户习惯……”我的QQ签名常年也是“找我上微博@寒珠”,而现在老一批微博专员所剩无几了。 2014年我转做新闻客户端时,新入职的同事奇怪的问,为什么你不用微信呢?哈哈成了一个笑话。当然现在用了。
在生命长河中,或许在新浪只是一个短暂历程,让我体验了一段不一样的生活。新浪所给予我的,远远大于我的付出。作为一个媒体人,也很自豪在新浪门户工作过。这段工作历程,让我永生难忘。
在媒体人日益年轻化的今天,说起来我也算是个“老媒体人”了,做过报纸记者,做过内容管理,做过市场BD,从地方媒体到覆盖数亿用户的全球资讯平台,我的职业历程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在媒体行业整整12年,不断奔跑不敢停息,这个行业的残酷就在于变化速度永远超出计划。我也总能在合适的时候从头开始,在报社跑口子写新闻写的套路安稳,又从传统媒体转型到网络媒体,刚摸索出门户的内容运营规律,又去做微博,刚理解基于微博的运营体系,客户端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来了。与其说残酷,不如说这是一个需要勇者永远年轻的行业。这些年,也时常安慰自己:经历是一笔财富,学习不能以年龄为借口止步,这也是我还能勇于折腾的原因。
过去的这一年,我很焦虑,也在不停问自己,到㡳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也许是时候停下来,去重新找寻对生活的热情,去看清自己想要什么。也许会继续写些东西,圆了写作的梦。
因为终日忙碌,忽略了很多朋友,在此说声抱歉。也祝福新浪,能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完成华丽转身,永远矗立在中国互联网的最前沿。新浪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很多牛人,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也照见了自己的局限。最后,感谢一路同行的同事,一个战壕里的小伙伴(此处省略500字...),感谢对我有知遇之恩的领导,老师、合作伙伴,也感谢行业内外各路朋友这些年来对我的帮助和关照。谢谢大家。
从纸媒转型到网媒,从新疆到北京工作,这条路走得几经波折。比起朝九晚五竞争激烈的工作来说,在北京的生活压力更大,那种背井离乡的漂荡,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但愿再来北京之时,不再是东奔西走的租房,而是买房。引用老大的一句话:未来是改变,不是告别。祝大家新春快乐!
还要做个广告,请大家继续关注我的自媒体:我的微博@寒珠
新浪专栏:
http://zhuanlan.sina.com.cn/author/hanzhu/index.shtml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zhaha
也希望以后能接些写专栏码字的活。如果能将我这些年的职业经历生活感悟变成文字和影视作品,该是一件多好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