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万历孙月峰年谱文化 |
分类: 前言后语 |
10日前,孙荣送我一本他编纂的《孙月峰年谱》。后来我发了一条短信给他:“兄十余载遍读史籍,悉心钞研,三易谱稿,终成此书,乃慈溪之幸,文化之幸焉。披肝沥胆,冀昭先贤文章经济之功,可敬可钦。”
我对历史没有研究,在这里说几句外行话。
首先,孙荣选题很有眼光。
孙鑛所处年代很有研究价值。孙鑛,字文融,号月峰(1543—1613),享年七十有一。孙鑛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万历年间。万历二年,月峰三十二岁,举会试第一名,同年三月殿试,中二甲第四名进士,直至万历四十一年去世。万历神宗一朝是明朝时间最长的。后人对这一段历史很有研究的兴趣。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一书印行了几十万册,在学术界和文化界颇有影响。万历朝更有不少给当时及后世带来重大影响的人物,孙荣在《孙月峰年谱》里提到了这些鲜活的名字。年谱以谱主事迹为主,又兼及同时代有关联的重要人物,增加了一种具体的历史时空感。比如,孙月峰出生那一年,明思想家李贽十七岁。张居正十九岁。一代奇才徐渭二十三岁。明“后七子”代表人物、文坛盟主王世贞十八岁,举应天乡试。月峰与徐渭有唱酬。嘉靖四十三年(1564),渭归越,月峰赠诗为别,渭作《赠孙君》以谢。月峰与甬上屠隆过从甚密。万历五年(1577),送屠隆赴任颍上县,屠隆有诗留别。万历九年(1581),屠隆来信请求提掖。万历十二年(1584)三月,月峰回余姚为母亲杨太夫人守制,屠隆有诗《送孙文融扶太夫人丧还勾余》。万历十二年(1584)王世贞复起应天府府尹,后又升南京刑部右侍郎,月峰有荐举之功。由一个人,看万历一朝,看那一朝里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文学艺术、世态人情等等,这是这本年谱的重要价值所在。
孙鑛月峰本人也极有研究价值。方家说,孙鑛是孙家境孙氏集大成者,这是恰当的。史籍说他“御倭靖乱”,“功绩烂然”,孙荣称“其文百炼精卓,其学博大恢弘”。他精擅文、史、经、子诸学,兼通天文、历法、地理、兵制、书法、绘画、戏曲、音韵,乃至医卜堪舆之术。其著述宏富,约计九十余种,可考见者尚有九百余卷。月峰与山阴张元忭合纂《绍兴府志》五十卷,人称此志“其事具,其言核,统之有宗,而析之不紊。”月峰对戏曲、书画深有研究。提出过南戏“十要”主张。对“后七子”领袖王世贞的《弇州山人书画跋》一书进行指正、补充和评价,著成《书画跋跋》,共六卷,后收入《四库全书》,“所论时有精理”。月峰之所以精于文学、戏曲,深受其母的影响,这在年谱也有反映。其母杨文俪是有名的诗人和戏曲家,著有《孙夫人诗集》一卷。研究孙月峰,就是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文学和艺术。
孙荣的这本年谱,从小里讲,为孙月峰研究、孙氏家族研究、地方文化研究提供了实证,从大里讲,为明代政治、经济、文学等多方面研究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文本。然此书的出版,更重要的是昭示了一种学术品格,给文艺界、学术界注入了一股新风。这本书摆在那里,它就是在告诉我,学问要怎么做,功夫要下在哪里。
7月11日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人去世,媒体很热闹,给了他们很多的高帽子。我以为,两位前辈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除了他们的著作,便是他们严谨治学的精神。季羡林有一段谈话,谈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他说,几十年来我一贯认为是两位大师的著作对自己影响最大:在德国是亨利希·吕德斯,我老师的老师;在中国是陈寅恪先生。两个人都是考据大师,方法缜密到神奇的程度。吕德斯是世界公认的梵学大师。研究范围颇广,对印度的古代碑铭有独到深入的研究。印度每有新碑铭发现而又无法读通时,大家就说:“到德国去找吕德斯去!”吕德斯著作极多。中短篇论文辑为《古代印度语文论丛》一书,这是我一生受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这书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极为枯燥的,但是,对我来说却是一本极为有味、极有灵感的书,读之如饮醍醐。
在中国,影响我最大的书是陈寅恪先生的著作,特别是《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寅恪先生的考据方法同吕德斯先生基本上是一致的,不说空话,无证不信。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常想,寅恪先生从一个不大的切入口切入,如剥春笋,每剥一层,都是信而有征,让你非跟着他走不行,剥到最后,露出核心,也就是得到结论,让你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你没有法子不信服。
我不厌其烦地引用这些话,只想表明一个观点:怀念季羡林教授,就是要学习他严谨治学的风骨。季羡林追求的做学问境界是:缜密,缜密到神奇的程度;不说空话,无证不信。
在浙大的教室里,我看到过这样一幅对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孙荣编纂这本书,耗费了十余年的心血。从1998年发心草创,悉心研读孙月峰著述,得笔记三册。并在《四库全书》《四库存目》《明实录》等大量古籍中一一检寻,相涉之书仔细钞阅,又得笔记三册。再藉上海图书馆珍藏别集、谱牒、方志,检录月峰同乡、同年、同僚、同志之行实,得笔记两册。至2000年10月转而年谱初稿之作。2001年9月草稿写毕,着手誊清。此后六年,增删数过,三易谱稿。其间播迁沪、浙,辗转余、慈,业律师、教师,皆以谱稿自随。可谓十年磨一剑啊。其中甘苦冷暖自知。做学问,毕竟是孤独、寂寞的。是要耐得孤独、耐得寂寞的。如今,我们缺的,可能就是这种坐冷板凳、做真学问的精神。
自月峰之陨,去今三百九十六年矣。其实,近四百年来,孙月峰的名字并没有完全被湮没。月峰卒后十余年,侄子如洵辑刊《姚江孙月峰先生全集》。卒后五十余年,邑人黄宗羲上《乡贤呈辞》,绍兴知府追祀月峰于乡贤祠。卒后一百二十八年,钱塘孙宗溥、宗濂兄弟刊刻月峰所撰《书画跋跋》。卒后一百六十余年,《书画跋跋》收入《四库全书》。另有四种收入《四库全书存目》。及至民国十四年,《孙月峰先生批评柳柳州全集》由上海会文堂书局石印出版。现在,还可写两句:月峰卒后396年(公元2009年),邑人孤山王孙荣耗时十余载编纂《孙月峰年谱》,大众文艺社出版。7月19日午后借座慈溪图书馆首发,文友雅聚,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