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折腾莫言了

(2012-10-18 14:38:53)
标签:

莫言家乡

红高粱

杂谈

分类: 杂谈
    莫言家乡计划投资6.7亿元种万亩红高粱,弘扬红高粱文化。作为《红高粱》的发源地,怎么能没有红高粱呢?特别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红高粱尤显重要,这是当地打造文化旅游资源的由头。

    据报道,自莫言获诺贝尔奖后,他的家乡政府表现亢奋。莫言文学馆馆长宣布,要建更大的展馆,来弘扬他的文学精神。文化旅游部门也在协商,准备整理莫言的旧居,作为红高粱文化品牌的一个景点挖掘出来。打造万亩红高粱就是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出炉的。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高密市不如改叫莫言市知名。光种红高粱还不够,还得种几万亩“透明的红萝卜”、养几万只“蛙”、蓄一批“怀抱鲜花的女人”守候在高粱地头。“丰乳肥臀”也得表现一下吧?“四十一炮”之后,浸润了红高粱的“金发婴儿”也就有了?这么一来,莫言文学的风雅被大煞风景。

    通过“名人故居”和仿古文化创收鲜有成功的,在中国又不是没有先例,因为文化是小众的事,而经济是大众的事,要是这么容易,生活在屈原故里的人,早就人均GDP超美国了,而轮不到华西村的农民。

    莫言家乡的农民弃种红高粱多年,种这种作物无多少利润可言。高密当地管委会曾经为了鼓励农民种红高粱,每斤高粱补贴一块钱,然而,即便如此,也没有农民愿意种植。

    政府官员仍乐此不疲,大项目背后的投资恐怕才是原动力。在中国,做工程是心照不宣的机会,有权批项目的人就苦于没有合适的借口,机会一旦出现,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高梁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真正具有观赏价值的花果期仅3个月,如果当地政府不做经济论证,非要“霸王硬上弓”,投6.7亿种万亩红高粱,钱打水漂的可能性非常大。最终,只能是肥了工程承包者而苦了当地百姓。

    高密如果变成这番景象,莫言也可能将失去创作的动力。莫言曾说,自己只有站在高密的土地上,创作才有感觉。

    可惜,高密不是莫言的,连莫言自己也未必是莫言的。当地官员对于劝说莫言的父亲同意修缮莫言旧居颇有信心,“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莫言成为了社会公共资源,“你不同意不一定管用”。

    莫言获奖后称,打算在北京买套大房子,难道他早有预料?不愧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懂得魔的本性,也清楚现实的选择。

    多数人赞成,花点小钱建个文学馆,提振人们对文学的关注,是值得的,对当地的精神文明有积极意义。望高密的官员三思,人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在红高梁枯萎后,一些人惹上了“檀香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