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品油调价“窗”外的风景不咋地

(2012-08-10 13:17:42)
标签:

成品油

涨价

窗口

发改委

国际原油

价格调节

利益分配

财经

分类: 财经评论
    成品油自8月10日零时起涨价,发改委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90元和370元,这是今年国内成品油零售价三连降后第一次涨价。成品油价格短暂告别6重回7时代。而且业内人士称,不排除9月份再次上调。

    成品油涨价如期而至,价格变动成为常态,消费者要适应这种变动。

    唯一不适应的是,经过数年的调价,国内成品油相对于国际原油价格涨了不少。在过去无数次的涨涨跌跌中,国内成品油“偷偷摸摸”地涨上去了,国际原油价格(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为例)目前却与2007年10月的收盘价持平,而国内汽油出厂价2007年11月1日为5,480元/吨,今天调整后的最新价为8,290元/吨,上涨了51%。

    对于这种不对称调价,发改委有自己的解释,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三地原油的油类品种并非一成不变,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各油品所占权重。另外,调价也参考国际油价变化幅度和人民币汇率,最终确定降价幅度。也就是挂靠油品的权重怎么调、何时调,发改委说了算。

    含糊其辞的背后,分析师有另一番看法,发改委必须确保对炼油、批发、贸易等企业的“合理”利润,因此成品油零售价格总体上涨多跌少。

    如果考虑这几年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进口原油成本下降,国际油价“平盘”,而国内成品油价却保持升势,给垄断国企——三桶油带来的利润是惊人的,达数千亿元级别。

    每当看到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的新闻,我就情不自禁地发生一些联想,想象那扇窗外的这样一幅风景画:傲慢的三桶油站在高岗上,每个人手里拿着一把勺,里面装着成品油,而司机们排着队、端着碗,依次从他们眼皮底下经过,每过一个人三桶油就把勺歪一下,一溜油流进司机的碗里。“下一个”,三桶油喊道。

    在这扇窗外,是一个失衡的利益分配机制。一种还能拿得上台面的说辞是,中国有必要通过价格手段控制能源消费,油价不与国际同步符合中国国情。但问题是,当要求国企多拿出利润进社保账户、要求压缩一些公车消费来节约能源和纳税人资金时却很难办到。将价格手段转移的利润,补充到社会短板中,这才是改革的应有之义。

    成品油调价“窗”外的风景真不咋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