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尚未平息,汇率波动又冲击了一批企业。作为这次金融海啸的余震,美元汇率措不及防的大幅反弹不仅让某些套保的企业得不偿失,而且让一些错配外汇存款的企业损失巨大,更让个别外汇杠杆交易失手的企业走到破产边缘。
问题是,只要存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就一定要跟外汇打交道,而且多数情况下必须使用美元——这个让人讨厌的家伙。美国的问题已经让美元成了跨国交易的烫手山芋,捏在手里怕贬值,换成别的货币更不安全。
有什么办法让美元在国际贸易中走开?有,那就是以货易货。泰国和伊朗之间已经开始尝试了。
泰国方面10月27日表示,计划用大米和伊朗交换石油。在各国艰难应对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信贷匮乏的局面之际,金融、燃料和粮食危机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泰国的做法是迄今为止最明显的一个例子。
贸易信贷的缺乏导致国家之间易货贸易重新抬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称,这种政府间的易货贸易——已有数十年未使用的贸易方式——可能会变得更为常见,因私人部门发现难以获得粮食进口所需的信贷。
虽然伊朗不具有代表性,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该国银行实施的制裁,意味着伊朗在金融危机之前,就面临着农业贸易融资上的困难。但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已经让美元威信扫地,这可能是世界金融体系重塑的一个转折点。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Jacques
Diouf)等农业官员警告称,金融危机对信贷的影响可能加剧粮食危机。迪乌夫本月表示,借款、银行信贷等所有方面,都可能受到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的拖累。
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和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面临严重缩水,各国政府可能更多开展易货贸易,以避免经常账户赤字的恶化。
为了将西方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降至最小,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将在相互结算中使用本国货币,这一过程正在加快。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茹科夫27日表示,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正在丧失。
实际上,在俄中一些边境地区,已经开始在相互结算中使用本国货币。在一些大型项目上(使用本国货币结算),两国正在进行讨论。
以货易货,跟美元说Bye-bye,这是这些国家正在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