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除了穿山甲,广西人还吃什么?

(2017-02-06 15:44:26)
标签:

广西

饮食

穿山甲

狗肉

米粉

分类: 生活

除了穿山甲,广西人还吃什么?

 

作为广西人,首先还是对本乡吃穿山甲的恶习道个歉,虽然本人没吃过。我是南蛮但我为此蛮感到羞愧。

 

没吃过不等于没见过,十几年前,孟秋来到中越边境访友时,菜市场里赫然用一个个粗绳网兜兜着穿山甲,摆在摊前有如卖大白菜。朋友张嘴便问,要不要来一只穿山甲?对于我这种连驴肉都不愿沾一口的人来说,除了吓得小脸煞白,口涎四淌的馋样是决计摆不出来了。朋友一看,心知肚明,只能作罢。但是在最后点菜时,仍旧心有不甘地点了一道烧竹鼠肉。

 

竹鼠竹鼠,便是竹林里的老鼠。理论上来说这东西每天啃噬“岁寒三友”之一的根部——哦,对了,就是竹笋——睡卧于清香的竹叶之上,真是个吸天地之灵气收日月之精华的尤物,值得……一吃,只是一想到“老鼠”二字,便不免想到学校食堂里的硕鼠。好在两广人素有吃老鼠的名声。孟秋爹妈在吹水时总能提到某人曾专猎老鼠,捕杀洗净之后切成条晾干制成腊肉,吃时蘸酱,滋味甘美。吹水吹多了,孟秋于老鼠肉倒也不十分反感,自己不吃就是了。

 http://s1/mw690/001qnwtgzy78ztK7YDm40&690

竹鼠据说可以养殖,只是好奇为何没见有人拿它当宠物。

市场上看,笼中竹鼠体型硕大,快赶上兔子。经过煎炒烹制端上来,其味与我等常食用之肉倒也没甚差别。不知道是大厨原因还是肉质原因,其肉颇有些筋道,意思就是,您老得费点牙齿去嚼,于是乎吃了几筷,孟秋便停箸不食,心想身为广西人,这广西老鼠却吃得甚是没劲,大约是自己口味刁钻之故。

 

不过,单就口味而言,广西确实难说有统一的饮食风格。孟秋爹妈两家相隔数十公里,连喝粥都有稠粥和稀粥之分,自然广西也没有“桂菜”一说。广西东南部受粤文化影响较深,菜肴轻盐无辣,偏爱生鲜,如著名的白斩鸡。广西中北部受川贵湘食文化影响,不但爱腌制酸味蔬菜,也深爱各种腊肉腊肠腊板鸭,连猪肝都有腊的。做菜时主妇们最喜欢的调味品是盐和辣椒。发源于阳朔的啤酒鱼,里面也少不得放一些。至于广西西部和西南部,壮族的饮食习惯似乎比较流行。由于这些地方群山林立,山珍遍野,打个竹鼠便不算个什么事儿了。

 

在饮食地理上,广西如此被划分为三大块,自然有隔阂也有融合。当然有一些实在难以兼容之处。例如孟秋一位来自广西东南部的朋友,来到广西北部的桂林念了几年书,面对着几乎每顿都离不开辣椒的城市,活活吃出了一个胃溃疡。但融合的案例却也并不少,其中最著名的一例便是米粉。

 

广西的米粉系糯米磨粉后制成,与北方的面条材质不同,即便是与距离较近的武汉热干面,其材质和口感亦有差异。米粉以白净富有弹性,入口爽滑为特点,但起源于广西何处,这个任务大概得交给历史学家们考证。广西各个城市均有自己的米粉品牌。如桂林有卤菜粉,柳州有螺蛳粉,南宁有老友粉,玉林有卷粉,其味道各有千秋。只是米粉这一品牌走出广西之后,便莫名其妙统一被命名为“桂林米粉”。实则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桂林米粉店,店主多来自南宁的天等县。

 

在这里本人真不知道该批评天等同胞僭越呢,还是该感谢他们打出了“桂林米粉”这个品牌。严格说来天等同胞们的“桂林米粉”,其中并无真正桂林米粉当中的卤汁、牛肉和锅烧,汤汁多却又非小火慢煮的棒骨汤,酸笋酸豆角这些配料从风格上更加接近南宁的老友粉。从正宗桂林人的角度来看,两者的风味完全是两码事。

 http://s5/mw690/001qnwtgzy78ztW1XtGd4&690

正宗桂林卤菜粉如上图,米粉浇上卤汁,放入切成片的腌牛肉和锅烧,加点酸豆角和炸花生,拌好之后味道就出来了。

话说即便是正宗的桂林米粉,也不仅仅只有卤菜粉,不知道多少年来已经演化出了汤粉、煮粉、炒粉等等分类。其中最有名的是马肉米粉,围绕它产生了很多历史传奇故事,其实味道如何呢?真该怪罪我这条舌头,虽然吃过一两次马肉米粉,却并未品出它的独特之处。各位看官可以自己到桂林去找这玩意儿尝尝,市中心遍地。来前做好攻略,免得入了李鬼门即可。

 

说起马肉,还是不得不说一下广西人爱吃的各种肉类,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玉林狗肉。不得不承认,广西人吃的肉类比较……杂。主流的肉类当然还是猪牛羊鸡鱼之类,非主流的肉类就多了去了。狗肉确确实实是玉林人爱吃的肉,这个一点不假,可没多到一天到晚都吃狗肉的程度。孟秋娘对狗肉确实情有所钟,我这些年见到她吃狗肉的情况,也不过几十次。倒是本人外婆的一次吃狗肉经历实在让人印象深刻。

 http://s9/mw690/001qnwtgzy78zu5cdde58&690

常见的干锅狗肉。玉林狗肉节的图片我就不放出来了,本博还想继续更新几年……

小学时候放假,孟秋到玉林乡下外婆家。家里养了一条小黑狗。中华田园犬之流,在这东西没长大学会吃屎前,确实圆头圆脑萌得你要心化掉。我跟小黑狗愉快地相处俩月后去上学。隔了一年知道,这条小黑狗因为得了狂犬病,被一群人追着一棒子打死,剥皮后炖了。

 

故事到这里,还有一个匪夷所思的结局:

 

孟秋的外婆得知自家的狗被打死炖熟,拿了一个盘子找上门去,讨了一盘狗肉回来一家人吃掉了!

 

这个事件一直在孟秋脑袋里闪回了很多年,有过很多经历之后才逐渐想明白,吃掉自己养的看门狗这一行为,体现了一种渗入骨子里的实用主义观念。外婆青年寡居,将母亲、姨妈和舅舅三人拉扯大。艰难岁月,容不下任何小清新情怀。当生活逐渐富足后,这种习惯仍旧保留着。孟秋娘至今没有倒剩菜的习惯,孟秋每次吃饭一定要将碗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很难说这不是外婆的遗传。

 

极端实用主义大约也是广西人一大特点,盖因山多地少,两腿泥带不来蛋白质,得先解决温饱,才能考虑动物保护。所谓靠山吃山,野猪肉蛇肉都不在话下。吃各种山珍海味,在文明饮食日渐之下已类似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可在十几年前人手头刚刚阔一点时,不暴殄一下天物简直就该天打五雷轰。慢说穿山甲果子狸,就连老虎肉都有人敢卖。只不过孟秋追问起来老虎肉哪来时,肉贩子仁兄勉强承认这是从私人动物园弄来的“死老虎”。

 

这……你敢吃?

 

还有更加匪夷所思的。孟秋爹前往广西各县讲学,常常得见一些怪异的食品。烤虫子之流简直不算什么,连孟秋都生吃过蜂蛹,孟秋爹能被这些东西吓倒?真正遇上可怕的一幕是在广西北部某民族县。那顿大餐里,某官员将切成细块的生猪肝丢到高度白酒里,等它被渍得发白了,捞了出来亲自给孟秋爹端上,嘴里连声道:“请您品尝。这是当地的一道名菜!”

 

这一下轮到孟秋爹脸色发白了。鸿门宴上樊哙啃生猪蹄也不过如此啊。幸而猪肝已经切碎,可以不辨滋味囫囵吞下。于是孟秋爹凭着自己一副天生铁打肠胃,终于圆满解决了问题。但是面对另外一个民族县的大餐,每次本人问“吃没吃”,孟秋爹总是微笑不语。

 

那顿饭里的主菜之一,是牛的小肠,当地方言读起来,大概类似“牛瘪”。据说这“牛瘪”是紧邻广西的黔东南的一道名菜,做法与广西的不同但材质类似。

 

什么材质呢?没有洗过的牛小肠。

 

没洗过的牛小肠里有什么,自己去想。这里就不贴图了。

 

当地人做这道菜,大致是把牛小肠摘出来,切成若干段,然后上锅蒸熟。

 

孟秋爹不说它味道如何,害得我几年后才从下乡支教的朋友那儿得到了一个大概的评价:“这东西么,刚开始吃的时候心里实在抗拒啊。后来吃了几次也就习惯了。别说,味道还挺好。软软的,糯糯的,甜甜的……”

现在每次提到土的掉渣的这道“牛瘪”,孟秋总会强制自己把它想象成法式巧克力蛋糕。

 

另外一道菜其实颜色上跟法式巧克力蛋糕更加接近一些,但是也是孟秋不太愿意吃到的,不过那位介绍孟秋吃穿山甲竹鼠的朋友却比较喜欢。这道菜没有名字,只能根据食材称之为“烫鸭血”。

 

这个世界爱吃毛血旺的朋友遍地都是,加上鸭血粉丝汤,醋血鸭这类菜肴,鸭血不算是什么特殊的食材。但是这位仁兄偏爱的吃法如下:

 

刚刚宰的鸭子,血还没有全部凝固就端上来,鲜红色。用勺子舀一勺放在火锅里烫几秒,看见颜色稍微有点变深,便立刻端起来,滋溜一声喝下去,边喝还要边劝你:“快喝啊,快喝啊,这样味道很鲜。”

 

一瞬间,孟秋仿佛看见鲜血从他的嘴角流下来,恍惚如《暮光之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