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复旦研究生投毒案

(2013-04-25 17:15:00)
标签:

研究生

教育体制

复旦

投毒

杂谈

分类: 时评

多年前,读沪上女作家朱蕊的散文集,有篇文章写到,她读中学时,每到夏天,尽管同班的女生都喊着热啊热啊,满头大汗,但是,谁也不肯第一个穿裙子。

回想一下,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季节转换之时,换裙子也好穿棉袄也罢,我都是想换就换,从来不懂这也有讲究。

年轻的时候,有同事告诫我:“你总是把别人想得太好,总以为别人对你都是善意的。”当时,我很奇怪:我没有害别人,也没有妨碍别人,他们为什么对我有恶意?

后来,我懂了,人性中有一种恶叫嫉妒,人群中有一种人叫老大。有老大的所在,热与冷、鹿和马,不再是简单的热与冷,以及鹿与马。有一部中篇小说叫《小牲口》,真实地呈现了初中生几乎都经历过的校园暴力。

从小到大,除了读书考试升学,家里的父母、学校的老师,很少教导我们怎样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怎样和同学友爱地相处,怎样包容别人的缺点,怎样帮助他人改正错误。从幼儿园的“小红花”、“五角星”开始,到班级年级的考分排名,到统一换裙子换棉袄,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把同学看作竞争对手,或人身依附的帮主,或人身控制的马仔,而不是平等的玩伴和朋友。

尤为恶劣的是,当学习成绩差的、体格弱小的或是性格懦弱的同学受了欺负,当老师的常常并没有主持公道,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甚至家长的官位或是进贡的厚薄“判案”。长此以往,公平正义在学生心中死去,取而代之的,是弱肉强食和拉帮结派,是他们习惯把公开的言说和私下的作为分得一清二楚。

去年,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对学生说,“到40岁还赚不到4000万别来见我”,在网上网下引发轩然大波。董教授却不以为然。

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培养了几代杰出学人。校规规定,每个学生只准带一条白毛巾一双黑布鞋。人人穿一样的校服,人人都要到田里劳动。贫家子弟和贵胄儿女,概无例外。梅贻琦主管西南联大校务时,他自己的女儿没有被本校录取,云南省长龙云的女儿,也被拒之门外。

今天,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教授会训练考试机器,会培养官迷,会打造拜金者,会申请项目经费,会诱奸女学生,唯独不懂教育,不会育人。

最近,复旦投毒案引起全国上下的关注,嫌疑人林某已被逮捕。警方公布的消息称,林某因生活琐事与被害人黄某不和,心存不满,故意杀人。

417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又有学生被刺身亡,起因也是琐碎小事;

有媒体就室友关系专门写报道。有学生讲述,她的手提电脑被室友泼水,原因是不满她的作息时间;

1994年,清华大学的朱令被投毒,历经19年,至今未能破案;

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四名同学;

此后,也曾发生过大学生用铊盐毒杀同学的事件。

身为万物之灵,人,本来应该比动物有爱心,懂敬畏。但是,今天的某些青年学子却信奉禽兽世界的丛林法则,做出禽兽不如的恶行。复旦投毒案嫌疑人林某在他的QQ空间写着:“要有一种执着:骂粗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唯有武力”。

当一个社会评介一个人是否成功的主流标准就是出人头地、升官发财、豪宅名车和美女,平等、友爱、博爱、仁慈,这些人性中最高贵的品性,怎能不濒临消亡?著名作家野夫说,“残酷的现实往往需要残忍的心灵去适应”。

杀害黄洋的凶手终将接受应有的惩处。但是,凶手熏陶其间多年的教育体制、他耳濡目染的社会,以及,和他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我们,难道没有亟需反省的缺陷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