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立波的大哥和抽屉里那点事儿

(2010-04-07 09:36:32)
标签:

上海人

周立波

大哥

抽屉

文化

分类: 杂文

从理论上来说,我国已经是一个法治国家;在民间的意识里,它仍然是一个靠亲缘维系的熟人社会。老祖宗传下来的评书和戏文里,几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认识了,投缘了,相见恨晚了,第一件要紧的,就是歃血为盟,焚香起誓,义结金兰,结拜为异姓兄弟或姐妹。远的,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有单雄信和秦叔宝;近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话说本朝也曾有一对异姓兄弟。兄姓关,弟姓周。贤弟虎落平阳之日,为兄的曾帮过他“一碗泡饭”。之后又为贤弟重出江湖出谋划策,极力铺垫,精心指导。一众看客正感慨当今之世,也有货真价实的兄弟情,殊属不易。忽然传出兄弟阋于墙的纠纷。“泡饭鱼翅”之喻,又成了上海人精明不高明的笑柄。

本来,周贤弟通过媒体道了歉,一句“酒后失言”,也让很多人原谅了他。那一边的沉默,更令公众称赞大哥有肚量。本以为天下就此太平,想不到平地爆出个“抽屉门”。据说,周贤弟对媒体放话:“撕破脸皮对谁都没好处,我办公室的抽屉里,还压着好些东西呢”。于是,大哥再也不能沉默。

还有网友把周关之争解释为“男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这话似乎也有道理:大恩难报多不报,大功难赏多不赏。瞧瞧中国封建历史上的开国之君,刘邦还晓得做做表面文章,为一班功臣画像凌烟阁。越往后,功臣的下场越惨。宋太祖是杯酒夺兵权,到了朱元璋,干脆来个赶尽杀绝,把权杖上的刺一一拔光。却不料人算不如天算,防得了乱臣,防不了贼子。

周贤弟刚刚开讲海派清口之时,多半也对关大哥说过“苟富贵,毋相忘”之类感恩戴德的话。如今富了贵了,不但要相忘,更要相骂相打。

周关纷争,无论内幕怎样,结局如何,只为伤了一个“义”字,在公众面前,周贤弟已然先失了分。不久前还声称“没有大哥就没有我周立波”,转眼间,“永远的大哥”就成了“可有可无”甚至不想再提的“那个人”,成了出言威胁的仇人。

有网友说:“周立波抽屉里的炸弹可能会炸伤他自己”,并作出如下推理:在周立波抽屉里的材料,如果是关栋天的犯罪行为,周立波就犯有包庇罪;如果是关栋天的隐私,周立波就可能有侵犯他人隐私的嫌疑;如果根本就没什么材料,周立波就涉嫌诬陷罪(以上摘自网友啄路鹰2010年04月03日星期六 21:23发表于东方网博客的帖子)。

依我看,周立波的下坡路早就开始了。否认海派清口与滑稽戏的渊源,是他在自绝后路;走上荧屏,操着普通话念稿子,任“壹周立波秀”稀释成“壹月立波秀”,是慢性自杀;演出场地越搬越大,是自跌身价。

作为热爱上海文化的上海人,写下这些文字,我其实很痛心。但是,如果外界以为周立波就代表上海文化,实在是大错特错了。虽说上海人是中国人当中最具契约精神的,对“义”这个字,真正的上海人还是很看重的。朋友之间,虽然不一定结拜盟誓,缺了“义”,连带着这个人,旁人也少了关注的兴趣。

 

(本文已见报)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4/07/content_3171091.htm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10/04-07/2210458.shtml

 

http://news.sina.com.cn/o/2010-04-07/034717331794s.shtml

 

http://news.sohu.com/20100407/n27134311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