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拉街叙事----萨府的最初主人索柱

(2014-06-02 07:34:05)
标签:

乌拉街

萨府

索柱

萨英额

打牲乌拉衙门

文化

在乌拉街中学院内的运动场边上,有一座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的古建筑,乌拉街人称之为“萨府”,据考评,萨府最初是清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第十三任总管索柱的私宅。乌拉街“三府”----萨府、魁府、后府中,萨府是建筑最早的府宅。萨府虽然不如“魁府”、“后府”富丽华贵,但建成时间最早,且风格清新,别具一格。今天,这座府宅的院子依然檐廊雅致、青砖古朴,从残留的房舍、石梯、天井等古建筑中依稀可见昔日的辉煌。它静静地躺运动场边上,虽历经200余年风雨侵蚀,仍不失当年的富丽华贵,更显示出主人当年不俗的家世及显赫的地位。

1629年,后金皇太极为加强乌拉地面的管理,在乌拉城内设置了乌拉地面嘎善(乡村机构),派嘎善达(乡、村长)全权管理。到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开始设置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最高长官是总管。总管之下设翼领,翼领分左右两翼,称左翼领、右翼领,协助总管统理衙署事务,官职也仅次于总管。从第一任总管至清末最后一任总管,254年间共有36任31名总管。1755年(乾隆二十年),打牲乌拉总管巴格升授堂郎中,在打牲乌拉任翼领的索柱升任第十三任总管。从此,打牲乌拉开始了索柱世家时代。萨府(也称“前府”)也就在这一年开始建设。

索柱,有资料说是辟齐里氏,满州镶黄旗人。关于这一点,并一定准确。笔者尽查满族人姓氏,没发现有辟齐里氏;满州镶黄旗,也未见有辟齐里氏一族。

有清一代,叫索柱的名人有多个。名气较大的武将有总兵索柱,文官有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雍正年间曾任署理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内阁学士、工部右侍郎的索柱。总兵索柱在云南剿匪不利,“甘心畏葸贻误”,和他的儿子一起被处死;工部右侍郎索柱因办事不利被降级调任,后无记载。

总管索柱或者他的祖辈是如何到乌拉地界的,也未见有史书记载。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获得翼领职位的,也未曾得知,索柱登上史书之页,便是任打牲乌拉总管。

打牲乌拉总管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打牲丁,完成为皇室采捕贡品的任务。其中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捕鲟鳇鱼。鲟鳇鱼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称,是鲟鱼和达氏鳇两种鱼类的总称。鳇鱼以体大、肤色斑斓而著称。鲟鳇鱼,是黑龙江的名产,有淡水鱼王的美称。此鱼肉鲜味美,骨脆而香,全身几乎没有废料,胃、唇、骨、鳔、籽都是烹制名菜的上等原料。《东海志》载:“今出混同江,大者丈余,重千斤,白肉黄脂。” 因为鲟鳇鱼肉质嫩滑鲜美爽口,鲟鳇鱼子入口香醇甘美,深得皇室的喜爱。不但皇帝一家人食用,皇帝觉得好吃,所以祭祀天地时,也把鲟鳇鱼祭俸给天地诸神。

可是鲟鳇鱼因为个大体重,数量少又异常凶猛,很难捕捞。清皇室为了捕捞鲟鳇鱼,可谓是煞费苦心。从清康熙五年(1666)开始,专设捕鱼八旗,负责捕鱼的打牲丁就有七八百名。每年春天刚一开河,打牲丁们就从乌拉出发了,远赴黑龙江、松花江诸支流,昼夜下网捕捞。每捕到一条,就立即送到专门为保存鲟鳇鱼而建的鳇鱼圈里精心饲养。到了严冬时节,凿透坚冰,从鳇鱼圈里选出最好的鲟鳇鱼,捋直、浇水、挂冰,用黄绫裹好,装上插有“贡”字黄旗的桃木小车,由专人护送到京城,沿途还要有兵丁保护,防止被盗匪们抢去。
  负责供品管理的清廷内务府每年都给打牲乌拉下任务,而且任务规定的很细:总的需要多少条,过丈的要几条,几尺长的多少条。如果完不成任务,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官员就要被处分,罚薪水,甚至撤职。所以,打牲乌拉总管为给皇帝进贡鲟鳇鱼,也是小心翼翼,大伤脑筋。

也该索柱总管那年走背字,牲丁们忙活了一春天,一条大鱼没捕着,这一年进贡的鲟鳇鱼过丈长的很少。好在,和内务府通融一下,内务府没有追究。乾隆皇帝看出了鲟鳇鱼有些小,也不知道内情,也就没说什么。可春节时候,乾隆去祈年殿祭天,路过正阳门外的市场,偶然间看到市场上摆着的鲟鳇鱼有一二丈长的,比乌拉总管衙门给自己的贡品最长才四尺大很多,定然是索部柱并不竭力捕打”。乾隆生气了:这索柱竟敢不尽力为朕捕捞。身边随行的人员也没为索柱说好话,于是乾隆回宫后拟一首圣旨,下令将索柱革职,降为翼领留用,还罚了他三年的薪水,以示惩戒。乌拉总管衙门换人操盘,护军统领雍和任总管。不仅如此,还对乌拉衙门以下有关人员,逐个登记造册,查办惩处。皇宫的快马传来圣旨,索柱虽心中郁闷,但也不敢多言,辅助新总管工作吧。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史书上没有记载,但乾隆三十年(1765),索柱遭革职确有其事。《乌拉大事记》载:乾隆三十年(1765)十月一日,“打牲乌拉总管索柱因捐建打牲乌拉汉义学降职,以翼领留用”。

义学,俗称义塾,是一种专为民间孤寒子弟所设立的学校。这类学校,有的是一些官员、地主出资在家乡所开办,也有以祠堂地租或私人捐款而设,主要是收汉八旗子弟,就读满语文字和骑射武功。清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就“定义学小学之制”,到康熙五十一年(1713)时,“令各省府州县多立义学,聚集孤寒,延师教读”。 索柱要落实朝廷的指示,于是组织兴建义学。但索柱因何为捐建义学遭革职,我们不得而知。凭猜想,是不是得罪了乌拉地面上的某个贵族、某个官员或者在京城有权有势的人家,被人家在朝廷中参了一本,要知道乌拉地面上在朝廷有人不在少数。索柱革职的第二年,新总管顺利在乌拉城设汉义学堂一所。

乌拉总管衙门事务繁杂,采捕东珠、鳇鱼、松子、貂皮等土特产,负责这些贡品的采捕、储藏、运送和呈进等等。新总管雍和做得也相当不错,乾隆三十四年(1769),新总管任期结束,皇帝赏给雍和内务府大臣衔,调往热河任新职,索柱再任打牲乌拉总管。这次,索柱是更加尽力了。乾隆五十年(1785),索柱因管理乌拉总管衙门有功升任吉林副都统,并兼理打牲乌拉衙门事务。三年后,积劳成疾,索柱病故。其子吉禄接任打牲乌拉第十八任总管,此后,吉禄任吉林副都统,仍兼理打牲乌拉总管事务,后来又辞去吉林副都统一职,专办打牲乌拉总管事务。1811年吉禄病故。之后,萨府易改其主。

吉林将军衙门堂主事萨英额于清道光年间,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总管德克德恩于清光绪年间都曾在“萨府”居住过。也有人说锡伯族著名将领、清光绪年间库车办事大臣萨凌阿将军也曾在“萨府”居住过,此说法有些不实,从萨凌阿将军的经历看,他一直在新疆一带活动,未曾在乌拉总管衙门任过职。这一说,可能是有的人拉大旗做虎皮了。“萨府”为什么叫“萨大人府”,与萨英额在此居住似乎关系更紧密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