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正本清源2
正本清源2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66
  • 关注人气:13,4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东部蒙古与东北三省最大藏传佛教寺庙——瑞英寺

(2010-08-21 21:56:01)
标签:

[原创]阜新

瑞英寺

喇嘛炖肉

随笔

杂谈

东部蒙古与东北三省

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瑞英寺

(东北行随记之五)

 

http://s13/middle/4dd4be25t8e55d0635a6c&690

同学给我介绍,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有一个“瑞英寺”,很有特色,应当去看看。而且,在那里还可以品尝富有特色的“喇嘛宴”。

我欣然应允,不为看寺庙,只因这“喇嘛宴”对我太有吸引力了。

从阜新市区驱车两个小时,便来到位于蒙古族聚居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具有藏传佛教特色的瑞英寺建筑群,立即映入眼帘。

http://s9/middle/4dd4be25t8e55d9a4afd8&690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的居民,80%以上是蒙古族,至今这里的人们还保留着许多蒙古族的传统风俗和习惯,日常生活用蒙语交流,他们主要的宗教信仰就是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是佛教的一支,俗称喇嘛教。它兴起于西藏,13世纪中叶,由西藏传入蒙古地区并且兴盛起来,成为蒙古人主要的宗教信仰。16世纪,清王朝统一中国,为了加强和巩固封建统治,鼓励蒙古族人的宗教信仰,于是在蒙古族人聚居的地方修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寺庙。

康熙8年,也就是1669年,瑞英寺开始兴建,经过了35年的修建,寺庙初具规模,康熙皇帝亲自为这座寺院取名为瑞应寺,并且命人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雕刻了瑞应寺的匾额,赐金龙镶边,并称瑞应寺一世活佛桑丹桑布为“大清东部蒙古老佛爷”。从此,瑞应寺显赫于世间。成为东部蒙古与东北三省中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也是全国藏传佛教的东方中心,与西藏的藏传佛教并列齐名,号称“东藏”。

         http://s9/middle/4dd4be25t8e55df896aa8&690

http://s10/middle/4dd4be25t8e55e1ebc229&690

与许多汉传佛教的寺院一样,瑞应寺的建筑布局具有中轴线布局的特点,从南至北逐级升高,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多数的建筑形式采用了中国宫殿式的歇山式挑檐殿顶。

与汉传佛教寺院有明显不同的是瑞英寺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这是整个寺庙建筑群中最大的殿宇。不是歇山式飞檐挑角的殿顶,而是平顶梯形小窗户的藏式建筑。在平坦的庙顶上,有许多藏传佛教特有的装饰物。正中是铜质镀金的图腾,象征佛法永远不停地转动,拥有摧毁所有邪恶的无比法力。两侧各有一个护法金鹿相对而立,仿佛在维护佛法的顺利宣扬。

大殿二层的后半部分就具有汉传佛教的特色了,是宫殿式的建筑,殿阁重檐高耸,四角上挂着铜铃,殿顶屋脊上的金龙欲动腾飞,极富特色。进入大殿,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64根笔直的大圆柱。我试了一下,两手合抱,勉强刚能合围。据介绍,这些柱子的木料,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64根圆柱托梁而立,支撑着整个建筑。大殿长宽各九丈,以中部天窗采光。殿内北面供奉着诸佛神像,佛像底座周围点燃的酥油灯,象征着“举世昏暗,唯有佛光”的教义,形成了神秘、幽远的宗教气氛。

大殿的梁、柱间,挂满由彩缎制成的唐卡。唐卡是一种绘或绣在布或绢上的佛画。这种佛画的目的在于供奉,而不是单纯观赏,一般都有佛教经典故事或传说。

大殿的地上铺着长条形的彩色地毯和诵经台,以供僧众打坐诵经。宽敞的大殿里最多可以容纳几千人同时诵经听法。

在山门和天王殿之间则有两根高入云霄的石质旗杆。东西两侧是钟楼和鼓楼,中间是转经亭。在转经亭里和大雄宝殿前,都有很多红色的转经筒。据导游介绍,转经筒和手持的转经轮,都是藏传佛教特有的法器,僧人和信徒每转动一次便相当于念一遍经。在钟鼓楼的前面是两座白塔,这也是藏传佛教寺庙中特有的建筑,据说是存放高僧涅磐舍利的标志。

广场上是举行庙会和跳法舞的地方。喇嘛教的寺庙舞蹈叫做查玛,查玛在藏语里是“跳”的意思,在瑞应寺每逢蒙古族喇嘛庙节日,便会跳查玛,意在驱鬼除魔。

http://s3/middle/4dd4be25t8e55ea61a852&690

http://s14/middle/4dd4be25t8e55f22748ad&690


http://s13/middle/4dd4be25t8e560150509c&690

http://s15/middle/4dd4be25t8e5609b1271e&690

除了中心庙宇之外,周边山坡上分别建有白伞庙、护法殿、度母庙、关帝庙、舍利庙等五个庙宇,形成了内外相映、四面对称的独特寺庙群格局。此外还有绕寺一周的环寺路,路边有万尊石佛,环路而立,宏伟壮观,素有“环寺路上万尊佛”之称。

当年瑞应寺喇嘛众多,周边村镇,几乎每家都要选一个相貌端正,天资聪颖的男孩送到寺里修行。从前这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名的喇嘛三千六,无名的喇嘛赛牛毛”。

瑞应寺所辖有四大扎仓,“扎仓”是藏语意译为“院”,即学部之意。各扎仓是瑞应寺分设的4所学部,有哲学院、医学院、密宗学院和时轮金刚学院,分别研究和传播佛教哲学、蒙医蒙药、藏传佛教密宗派和天文地理的知识与理论。也正是因此,使瑞英寺成为成为东部蒙古地区宗教、医学、文化的中心,对东北地区的宗教、医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88年,20多名老喇嘛重新走进瑞应寺,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1997年,遵照藏传佛教的宗教程序,经“银盆选丸”,认定察罕殿齐·洛桑·义希成来坚措为七世活佛,并在一世活佛宫的原址上新建了活佛宫。

参观完瑞英寺,时间也到午饭时分,我早就盼着的“喇嘛宴”就要开始了。

藏传佛教不禁婚嫁,可以吃荤。“喇嘛宴”的主菜,就是喇嘛炖肉。

我专门跑到后厨,向大师傅学习这“喇嘛炖肉”的做法:将腌渍后的中等棵渍白菜(东北人每年在大白菜收获时,用大缸把白菜码在缸内,洒上盐,用水没过白菜,一个月后,白菜酸咸适中,鲜香可口,可以长期储存。东北人也叫“渍菜”。)切成块状,将带皮的五花三层猪肉切成方寸大块,用水焯好放入铁锅内,加以葱、姜、盐等佐料,用文火慢炖,经过两小时后,再放渍白菜炖上20分钟即可。炖好的肉,表面一层滚动的油花,大块猪肉在菜中裸露。肥肉不腻,瘦肉不柴,肥瘦相宜,由于猪肉浸透白菜,白菜充满肉味,有一种香中带酸、酸中含咸、咸中显甜、甜中觉绵的感觉。真没想到,在这佛门圣地,我享用了一次难得的美餐。

在回来的路上,老伴问我对瑞英寺的感觉如何,谁知我还沉浸在回味“喇嘛炖肉”的美味中,竟然脱口而出:“太好吃了!”

 

  

http://s11/middle/4dd4be25t8e560eb99cb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