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表:《性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讨班》第五届
(2013-06-24 11:23:55)
标签:
性文化性社会学性理论性研究调查方法 |
分类: 性社会学,我的事业 |
(2013年6月17-23日)
讲课人 |
内容 |
阅读文献 |
黄盈盈 |
性研究基本概念梳理 |
《性社会学》第一章;《从sexology 到sexuality:----迈向后现代社会的性研究》(Parker) |
潘绥铭 |
性社会学的发展与基本理论(1) |
《关于性的思考:性政治学激进理论的笔记》(Rubin) |
潘绥铭 |
性社会学的发展与基本理论(2) |
《酷儿理论》(李银河主编) |
黄盈盈 |
性研究的方法及伦理概述 |
《社会调查中的研究伦理:方法论层次的反思》 |
学员 |
学员研究/计划的介绍与讨论(第一组7-8 人) |
|
黄盈盈 |
中国性研究30 年:社会背景及话语实践的变迁 |
《权利与快乐的兴起:性与社会性别多元化》 |
潘绥铭 |
性研究的主体建构视角 |
《视角很重要:探索积极与多元的“性”》;《Queer China》(崔子恩导,纪录片);《主体建构:性社会学视角的革命与本土化》 |
潘绥铭 黄盈盈 |
性社会学调查研究设计(定量) |
《论方法》相关章节 |
学员 |
学员研究/计划的介绍与讨论(第二组7人) |
|
严月莲 杨海萍 林彬彬 |
实践对于研究的启示:以性工作为例 |
|
潘绥铭 黄盈盈 |
性社会学调查研究设计(定性) |
《论方法》相关章节 |
学员 |
学员研究/计划的介绍与讨论(第三组7人) |
|
何春蕤 |
研究社会性/别 |
《从贩卖人口到全面社会规驯》;《台湾法律中的儿少主体》;《情感娇贵化:变化中的台湾性布局》 |
宁应斌 |
男性气质、性少数与民族国家; |
|
黄盈盈 |
小组讨论:课程反馈及应用 |
|
随后全体学员参加:《第四届中国性研究国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