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旋飞的社会中学会选择(1)
(2008-09-01 18:49:19)
标签:
中国性研究性社会学性革命勃起障碍男人男性健康 |
分类: 性,非天生,乃建构之物 |
――《中国式ED》序言
ED是一个英文医学术语的缩写,说的是男性的“勃起障碍”。
如果讨论这个问题,我想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马上想到医学与医生,会想到求医问药;或者会觉得与我无关、不屑一顾;尤其是女性,更会如此。
可是,也许我们需要认真地想一想了:每当我们沾沾自喜地认为“我根本没有ED”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把“勃起”想象成什么样呢?又觉得什么样就算是“障碍”呢?
恐怕没有多少人真的知道医学上的判断标准,更不要说真的按照这个标准来评判自己了。结果,我们通常所说的“我没病”,其实只不过是 “我的性生活还行”的意思。
真的如此吗?
恐怕不是的。我们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现在正在对中国的18岁到60岁的总人口,进行随机抽样的性生活与性关系的调查。根据目前已经得到的数据[1],我们发现几个有意思的情况:
第一个情况:真正的ED(勃起障碍超过两个月),在男性总体中其实并不多,只有4.8%,但是偶然有过的男人却不少,达到41.9%。两者相加,就将近男人的一半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18-29岁的年轻男人里面,也有4.3%的真正的ED与27.3%的偶尔有过者,两者相加接近三分之一。
第二个情况:男人在清晨刚刚睡醒的时候,阴茎应该出现不自觉的勃起。可是在所有的中国男性中,有13.3%的人没有出现过“清晨勃起”;再加上自己也说不清楚的人,达到22.2%。即使是在18-29岁的年轻男人里,也有9.4%的人没有“清晨勃起”,加上说不清楚的人,就达到14.5%。也就是说,那些看起来生龙活虎、性欲旺盛的小伙子们,其实每七个里面就有一个在这方面有着难言之隐。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虽然原因会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在于:我们对于性的欲望与兴趣都极度地减少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在所有男性中,有8.1%的人“从来不想性方面的事情”;再加上超过一个月才想一次的男人,则是20%(五分之一)。即使是在18-29岁的年轻男性里,“从来不想”的人也占到8.2%,加上一个月以上才想一次的人,就是17.6%(六分之一强)。
其二,在男性总体中,有15.4%的人一直或者超过两个月对性没有兴趣,偶尔有过这种情况但是不到两个月的人更多,达到31.4%。即使是在18-29岁的年轻男人里,这两个比例也分别占到14.6%与22.5%。也就是说,虽然许多人都认为年轻男人个个是“色狼”,其实他们里面有七分之一的人没什么“贼心”,还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贼心”没那么持久。两者相加,占到小伙子的三分之一还多。
可能正是因为这种情况,许多男人寄希望于“补养”。结果我们的调查发现:吃过各种各样的“壮阳药”、“滋补品”的男人有12.3%,即使是在18-29岁的小伙子里也有7.2%。
[1] 这里的统计数字都是 2006年10月20日为止的,将来我们会发布所有的数据,与这里的可能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