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姐,我们来讨论一下(1)
(2008-09-01 11:54:10)
标签:
性产业中国性研究小姐卖淫健康 |
分类: 小姐、男客、性产业 |
小姐,我们来讨论一下(1)
主持人: 欢迎来到21CN在线访谈,明天是“三八”妇女节,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了两位中国性学界的权威专家,一位潘绥铭老师,潘绥铭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另外一位是他的同事,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黄盈盈博士。欢迎两位。
主持人: 欢迎两位,跟网友打一下招呼。
潘绥铭: 大家好
主持人: 这次“三八”节访谈的主题是关注“小姐”,“小姐”是打了引号的,今年也是比较巧,最近有好几个新闻都是跟这些话题相关的。比如在广州两份报告陆续地都登了一些新闻,我指的是《南方都市报》“关于一个大学生妓女日记的报道”和《南方周报》“关于一个教师平时做老师,周末去卖淫的报道”。我想问一下潘教授,你看过最近这两个报道吗?
潘绥铭: 第一个没有仔细看,第二个仔细看了。
主持人: 能跟我们说一下,您当时看了报道,你觉得跟我们平常人不一样,你觉得这些东西对你来说并不奇怪?
潘绥铭: 并不奇怪。
主持人: 是不是对你有所触动?
潘绥铭: 这两篇报道,我想记者不是故意的,还是报道得比较高层的,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数的“小姐”比这个的社会地位还要低。
主持人: 对。所以你觉得他们遭遇还不是最悲惨的?
潘绥铭: 当然不是。
主持人: 我想我们的话题也是为了帮助网友,对你的研究有一些了解,对你的观点有所了解,我们的话题能不能先从您学术的经历开始聊起,因为我们看了一些资料都知道,你当年也曾经是一位下放的知青,然后8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开了“性学”的课。当时据报道,曾经有女大学生说你什么什么的,大家应该想知道一下,你从当年一个知青,后来成为一个学者,而这个学者研究的是比较独特的领域,你怎么走上这一条自学的道路?
潘绥铭: 我说了你信吗?
主持人: 你说了,我就相信。以你的方式。
潘绥铭: 这个没有什么意思,过了25年以后,你再问我,再谈这种事。
主持人: 好的。大家可以感觉到,你做研究,一直以来也经历了很多的风波,你目前对这些都是一笑置之。
潘绥铭: 没有多少风波。
主持人: 在04年时,你还到广州来过,参加过第二届全国(广州)“性学”文化节?
潘绥铭: 不是。是广东省计生委要求我给广东省委的相关干部讲课。
主持人: 跟“性学”文化节没有关系?
潘绥铭: 是的。
主持人: 你还是感觉大家对您的观点比较容易接受和比较受欢迎的?
潘绥铭: 不知道,没有调查,不清楚。
主持人: 您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对于今天这个主题??关注“小姐”,中国的性文化、性观念这个问题,在目前的学界主要有哪几派?
潘绥铭: 因为所谓的学界,一般来说是做研究的人,做研究的人并不是很多,很明显的一派,也不明显,应该是社会舆论界,那就比较明显。
主持人: 尤其是我们的网络上。
潘绥铭: 大家很多都是反对的,都有不同的意见,大概是这样的。很明显就是从最近几年以来,时间也不是说得很准确,至少在网上来看,舆论有很大的改变。
主持人: 这个改变是你感到比较高兴的改变?
潘绥铭: 是的,在早一些的时间,大多数的网友留言都是批判的,咒骂的。但是最近这几年来,迅速的改变,是同情的,觉得是可以理解的,还有一部分是支持的,支持性产业的合法化。当然到现在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反对,或是反对“小姐”,但是跟几年前的比较,现在好象是反过来的,大多数的留言。(当然不留言的人太多,我们就不知道)
主持人: 跟潘教授做的呼吁有很大的关系。
潘绥铭: 没有多大的关系,一个人不可能改变社会的。主要是这些网友体现到生活的艰难,渐渐明白什么是“为生活所迫”,过去说了,大家不理解。我估计,大多数的网友也见到了一些“小姐”,初步了解她们的情况,说起话来了,观点有所改变了,越了解,就是越同情她们。我估计那些咒骂和鄙视的是因为不了解,咒骂了半天,但是他们见过几个“小姐”呢?有几个人跟你说过真心话呢?你完全不知道,你就这样子咒骂或是鄙视就是缺乏依据。当然同情的人依据有多充分也不见得,但是这些网友很可能是了解比较多,对这个产业了解得多,才不会那么想。如果真的见过她们,不会用那些不道德的话套在她们的身上,听了她们的身世,就不大会铁心肠来骂她们,这个可能性就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