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寅与曹植

(2016-12-09 17:03:58)
标签:

文化

曹寅

曹植

红楼梦

                 曹寅与曹植

                (我忘了发过这篇文章没有,网友中有人对曹寅与曹植感兴趣,不妨再发一次)     

【摘要】《楝亭诗钞》中的两首诗,与明末遗老给曹寅的评价,比较曹寅与曹植的思想,从而得出曹寅执笔写《红楼梦》初稿《金陵十二钗》的思想基础与动机。

关键词】南辕杂诗,仙人篇,弃妇诗,洛神赋,枉凝眉。

曹寅与曹植,虽然都姓曹,应该是没有宗族之间的联系。曹植是曹操的儿子,是建安文学中主要人物之一,曹操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寅的祖籍,是辽阳?丰润?还是铁岭?在红学界还争论不休。曹寅在《楝亭诗钞》中自称‘千山曹寅’,按《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千山是:“在辽宁省西南部,为辽东半鸟之脊骨,长白山之支脉也。”既然自称‘千山曹寅’,说明曹寅认为自己是东北人。 但他好像祖籍又与山东有关系,在《南辕杂诗》中有一首高唐署中留题,原诗如下:

南辕杂诗(高唐署中留题)(一)

荠麦风多迫晓寒,华筵坐久视香盘。故乡咫尺书频到,画鹤堂阴遍牡丹。

诗中说‘故乡咫尺书频到’,说故乡离高唐只有咫尺远,而且好像故乡人频频给自己写信,似乎要曹寅趁此机会回老家看看似的。南辕杂诗接着写的下一首是‘过东阿,子建闻曹丕受禅,大哭。见魏志。’也就是说,曹寅到了东阿了,(高唐与东阿 72.2公里,)曹寅想起魏志中记载,曹植(子建)听到曹丕做了皇帝,大哭,因此曹寅有感写下了一首杂诗。诗如下:

不遇王乔死即休,吾山何必树松楸。黄初实下千秋泪,却望临淄作首丘*

将这诗翻译一下:

               要是碰不到神仙王乔的话,死了也就完了,

               又何必在我们的山上要建造一个种满松楸树的坟墓呢。

               黄初年间流下的千秋万载都无法磨灭的的眼泪,

               让您到死也要像狐狸一样把头向着故土临淄。

注解:*狐死首丘’为一成语。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曹植23岁时,曹操封他为临淄侯。后来在曹丕与曹父子的迫害下,六易封地,第五次转封东阿,那时曹植38岁。他很喜欢东阿,但在他41岁时曹叡却把他转封陈地,这一年曹植郁郁而死,谥陈思王,死后葬在东阿。东阿县地处鲁西平原,东依泰山,南临黄河,隶属‘江北水城’—— 聊城市,为中国阿胶之乡、喜鹊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誉为‘万户喜鹊吉祥地,千年阿胶福寿乡’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为什么曹寅要在高唐与东阿接连着写下了两首诗?是真的曹寅的老家在山东这一带?还是曹寅把曹植的墓葬地当作了自己的故乡了?曹寅与曹植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翻开《楝亭诗钞》,可以看到好几位明末遗老给曹寅的诗集写序的时候,都要用曹植来与曹寅作比较。如顾景星的序中说:“昔子建与淳于生分坐纵谭,蔗杖起舞,淳于目之以天人,今子清何多逊也?(二)子建就是曹植,淳于生不知何人,大概是一位姓淳于的读书人。蔗杖起舞,用甘蔗作杖跳起舞来,形容酒后狂态。子清就是曹寅,顾景星觉得曹寅绝不逊于曹植,不要谦虚。

另一位明末遗老杜岕为曹寅的诗集作序时,更是几乎把曹寅与曹植视为一人,序曰:“与荔轩别五年,同学者,以南北为修涂,以出处为户限。每搔首曰:荔轩何为哉?既而读陈思仙人篇,咏阊阖,羡潜光,乃知陈思之心,即荔轩之心,嗟乎起陈思於今日,吾恐不过如茑萝之松木,寒号之不凡而已……(三)

杜岕认为陈思(即曹植)之心即荔轩(曹寅)之心,这结论是从读了陈思的《仙人篇》后得到的。认为曹寅超出曹植,即使曹植生在今日,也不过像附攀松木的茑萝,不一般的寒号鸟而已。

曹寅父亲曹玺在1684年因病去世后,1685年曹寅任内刑部郎中,自江宁还京师,登舟之日,杜岕赋诗送别,诗中又用曹植来比喻:‘…有魏陈思,肃诏苦行役。翩翩雍丘王,恐惧承明渴。《种葛》见深衷,《驱车》吐肝膈。…’(四)《种葛》与《驱车》都是曹植的著名诗篇。

著名的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尤侗(1618-1704)在曹寅33岁生日时(当时尤侗已经是73岁老人)填了一首《瑞鹤仙》祝贺曹寅生日,开头就是:‘当年曹子建,向邺台拟古,洛川思艳。君身恰重转。(五)。词的意思是:‘当年曹植(子建)在铜雀台赋诗(铜雀台建在邺地,故称邺台),在洛川写洛神赋,名满神州;你曹子清就如曹子建转世一般。’

怎么在这些遗老眼中,曹寅好像是曹植转世而且又胜过了曹植?在文学史上,曹植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而曹寅在《红楼梦》出现以前却默默无闻。不管曹寅与曹植在血缘上是不是有关联,但曹寅是不是已经把曹植的安息地东阿看成了自己的故乡了?也许在曹寅看来,‘生理上的血缘’远远不如‘文学上的血缘’,否则他在《南辕杂诗》中不可能写出那样的两首诗来  

到底曹寅与曹植的‘文学上的血缘关系’是什么呢?我们从曹植在诗歌中说了些什么开始梳理。

仙人篇  曹植 

 

仙人揽六著(一种赌具),对博太山隅。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

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知。

韩终与王乔(韩为方士,王为道教神仙),要我于天衢。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

飞腾景云,高风吹我躯。回驾观紫薇,与帝合灵符。

阊阖(为传说中的天门)正嵯峨,双阙万丈余。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

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闲,人生如寄居。

潜光隐藏光彩。比喻才华不外露养羽翼,进趋且徐徐。

不见轩辕氏,乘龙出鼎湖。徘徊九天上,与尔长相须。 

 

曹植想象自己被两个半仙韩终与王乔带到天上去游览了一番,描述了天上人间的一些景色后,感到现实的世界怎么那样局促,竟没有自己安身之处,(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最后感叹人生不过是暂时寄居在五岳之间而已。要隐藏自己才华,养好自己羽翼,心平气和地过日子(俯观五岳闲,人生如寄居。潜光养羽翼,进趋且徐徐)。

               驱车篇(曹植)

驱车掸驽马,东到奉高城。神哉彼泰山,五岳专其名。

隆高贯云霓,嵯峨出太清。周流二六候,间置十二亭。

上有涌醴泉,玉石扬华英。东北望吴野,西眺观日精。

魂神所系属,逝者感斯征。王者以归天。效厥元功成。

历代无不遵,礼记有品程。探策或长短,唯德享利贞。

封者七十帝,轩皇元独灵。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

发举蹈虚廓,径庭升窈冥。同寿东父年,旷代永长生。

 

驱车是赶车到泰山去的意思,诗中除了描写泰山的雄伟景观外,主要说明泰山是人类灵魂归宿的地方,所有的人都要经过这个历程,(魂神所系属,逝者感斯征)。最后描述了在这个灵魂归宿的地方是如何地悠闲愉悦:‘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发举蹈虚廓,径庭升窈冥。’吃早上的云霞,用夜间的露水洗漱,用鸟兽的毛羽披在身上做衣被。抬脚走在虚空的回廊里,徊步在深远奥妙的庭院中。

杜岕认为读了《仙人篇》就(乃知陈思之心,即荔轩之心)了解了曹寅的心,说《驱车篇》说出了曹植与曹寅的肺腑之言(《驱车》吐肝膈)。

在曹寅的《楝亭诗钞》中,追求虚无缥缈的仙境方面的诗作很多。如《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楝亭诗钞卷六,260页)》,《小游仙十六首(楝亭诗钞374页)》等。除这些长诗外,借题吐露自己厌烦人间、向往隐居的诗也比比皆是,如《题彭蠡秋帆图和阮亭》(楝亭诗钞329),《恒河(楝亭诗钞别集卷2466页)等等。

本人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曹寅与曹霑两人的组合的笔名,

即:             曹雪芹=樵(曹寅)+圃(曹霑),

《红楼梦》是曹芹圃在他祖父写的《金陵十二钗》与明末宗室石涛与朱赤霞写的《风月宝鉴》的基础上完成的(六)

《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只有曹寅能创造(七)这个在大家眼中像‘金凤凰’一样的少年公子,除了与姐妹们以及丫鬟们在一起有乐趣以外,稍有挫折,便向往‘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或更现实一些:‘做和尚去’,想去荒山野岭的寺庙中过暮鼓晨钟的和尚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