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教育理想之我见
(2012-03-02 21:28:48)
标签:
学校管理教育理想杂谈 |
分类: 年级及学校管理 |
武汉市“十二五”校级干部任职资格培训校长论坛演讲稿
校长的教育理想之我见
武汉市第十五中学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一,
关于校长的教育理想,我有如下“三不”观点。
1,校长的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不等同于学校的办学理念。
我曾经在四所中学——黄石市有色一中,湖北省仙桃中学,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武汉市第十五中学——工作过。这四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分别是:
有色一中——育人为本,求是创新,和谐发展’。
仙桃中学——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
省实验中学——以生为本,奠基人生,张扬个性,创新发展。
十五中——让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家庭充满希望。
我在有色一中和仙桃中学都经历了两任校长,在省实验中学经历了四任校长。我从没有见到哪位校长一到任就修改学校的办学理念的。据我了解,这些学校的办学理念,很多时候并没有因为校长更换而改变,个别学校只是在特定的时期(比如督导评估或复评时)新任校长根据学校现状和自己的办学思路作了一定调整。
几任校长共一个办学理念,说明了校长的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并不等同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因为几任校长的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不可能完全相同。俗话说“一个师傅一个法”嘛。
2,不是每一个校长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
我所经历的九个校长是否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我,不得而知。
但是,我知道,我所经历的和所见闻的每一个校长到任后都有自己的打算,也就是所谓的“理想”,但未必都是从学校的发展出发来考虑的,他们中有相当数量的人是从自己的利益和前途出发来考虑当校长后的“理想”的。这些“理想”,我认为,根本算不上是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
在网上搜索“校长的堕落”,会发现很多网页披露了不少校长堕落的情况。有一个例子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向以出菜刀闻名的浙江永康县,2011年出了一个窝案。窝案的主角,是永康12名中小学校长,此案连同教育局长,教育系统总共15 习班的老师。越来越多的家长抱怨,孩子一路上学,总是没完没了地应付校长和老师的索需,逢年过节不送礼,孩子都不敢上学去。 老师,尤其是中小学老师,是教书育人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教育者。然而,我们看到,老师的失德正在以非常的速度在败坏。过去人讲,人世间什么人都可以变坏,唯独老师和医生不能。然而,恰是在这两个领域,道德败坏的现象,层出不穷。现在的老师,其实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对他们来说,教师这个职业,只不过是一种谋生的饭碗。传到授业解惑,已经是个古老的神话。干什么吃什么,做教师的,就得吃学生。管一个班,吃一个班,管一所学校,就吃一所学校。管,就意味着权力,有权,就要为自己谋福利。根本没有人想到,这样的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会给学生造成何种影响,会怎样给学生年幼的心灵,带来何等的阴影。虽然说,学校里人涉案。其中,11名校长,已经判刑。校长们集体犯案,是因为做了蛀虫,一嘴拱到了学生的午餐费上。勾结供应学生午餐的不法商人,吃学生午餐费的回扣,少则吃的权钱交易,索贿受贿,跟社会上没什么两样,但往往更加不加掩饰,更加露骨,因为学生年幼,摄于老师的淫威,往往看见了,也不敢说什么。很多家长,也因为害怕自己孩子受屈,也不敢说。据我所知,很多校园里的丑事,就明目张胆地发生在课堂上。有的老师要学生送礼,就在课堂上布置下去。永康的校长们,用自己突破底线的行为,揭开了校园腐败的一角。事件告诉我们,如果连老师的底线都没有了,这个世界将会怎样的龌龊。10%。多则吃掉20%习班的老师。越来越多的家长抱怨,孩子一路上学,总是没完没了地应付校长和老师的索需,逢年过节不送礼,孩子都不敢上学去。 老师,尤其是中小学老师,是教书育人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教育者。然而,我们看到,老师的失德正在以非常的速度在败坏。过去人讲,人世间什么人都可以变坏,唯独老师和医生不能。然而,恰是在这两个领域,道德败坏的现象,层出不穷。现在的老师,其实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对他们来说,教师这个职业,只不过是一种谋生的饭碗。传到授业解惑,已经是个古老的神话。干什么吃什么,做教师的,就得吃学生。管一个班,吃一个班,管一所学校,就吃一所学校。管,就意味着权力,有权,就要为自己谋福利。根本没有人想到,这样的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会给学生造成何种影响,会怎样给学生年幼的心灵,带来何等的阴影。虽然说,学校里。学生对低劣的午餐的抱怨,居然成了校长们进一步勒取回扣的借口,结果,羊毛出在羊身上,学生午餐越来越次,最终激怒了学生家长,纷纷告状,这才东窗事发。
所以,我认为,并不是每一个校长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
二,
我主张:把每一项工作当作学问去研究,当作艺术来追求;教育管理者要努力成为学者型、艺术家型的复合型管理者。
现在,我虽然只是一名副校长,但是我多年做过校长的参谋,多次参与起草学校工作报告,多年参与学校管理。我对校长的教育理想很早就有自己的思考。
改变政府对教育的政策(比如中考、高考),我没有能力;;改变社会的人才价值观,我的力量微乎其微;加强上级部门对学校的支持力度(比如招生政策,经费投入等),我可以努力,但无法预期;改变家长的择校之风,我也力量苍白,但是,我可以通过努力,让更多的家长信任我的学校。
让更多的家长信任我的学校。
这,就是我的教育理想,也是我作为一名校长的不断追求。
三,践行教育理想的根本
如何让更多的家长信任我的学校?我唯有抓好我的团队,通过团队教育好学生;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才能和谐发展;师生和谐发展了,学校就能发展;师生和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新情况、新挑战,所以要不断努力;每一个阶段性问题的攻克,就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目标的超越(比如校园建设,制度建设,教科研工作,科技教育工作,体卫艺工作,考试成绩,等等)。
所以说,如果我是校长,我就要在三个方面“不断努力”:不断努力促进师生和谐发展,不断努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目标的不断超越。
“不断努力”的过程,就是我践行教育理想的过程。
这里,我非常不赞成那些急功近利的要把学校办成什么名校的想法。我认为,只要我们的今天比昨天好,只要我们学校一步步在发展就行。
践行教育理想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我认为,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人们往往认为是学生。这点,我不反对。但是,校长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教师,而非学生;学生受教师影响大,而非受校长影响大。
校长应通过“以师为本”,达到“以生为本”的目的。
“以师为本”是手段,“以生为本”是目的。
这就是我对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解。
现实中,我们往往只注意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而忽视了教育的主体——教师。试想:如果教师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那么教师如何去尊重学生?如果教师得不到关爱,那么教师如何关爱学生?如果教师不能乐于教学,那么教师如何能教育学生专心学习?一句话,如果校长不能“以师为本”,教师如何能够“以生为本”?
《教学与管理》杂志2012年第2期有两篇文章关注到了教师。一篇是河南信阳师范学院邢思珍老师写的《贫困文化: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关注了教师的处境、地位和心理;一篇是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张兆芹和庞春敏两位教师合著的《教师职业幸福感及其提升策略》,关注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问题。
《人民教育》杂志2011年第24期刊登了北京师范大学高潇潇老师和河北邯郸市教育局郭矿生老师合著的《一名好校长应具备的素质》,其中也谈到了校长要爱师的问题。
昨天,我们参观了二桥中学,他们的校长张金豹就是一个非常关爱教师,非常重视人本管理,非常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的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2年2月14日第5版刊登了青岛实验初中校长马林的“快乐”办学经验。他说:“社会和学校在关注学生权利、家长权利的同时,挤压了教师的权利。”他“知民情,用民智,聚民心,顺民意”,造就了青岛实验初中民主、开发、透明、支持的管理文化。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孙鹤娟所著的《学校文化管理》一书,这本书是全国中学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的教材。我2005年买后,爱不释手。2007年,我的一个好朋友调到另外一个单位当校长,我把它送给了他后,自己又去买了一本。书中谈到了“建立三维尊重管理模式”:第一个维度,就是学校管理者要尊重直接管理对象——教师;第二个维度,就是教师要尊重教育对象——学生;第三个维度,就是受教育者要尊重教育者——教师及其教育行为。我非常赞同。
校长如何“以师为本”?如何引导教师“以生为本”?我不想细谈。
反之,他也许会消极消沉,甚至对抗学校。更不用说指望他“以生为本”,取得好的教育教学业绩了。(教师调动)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中学三组的同学们对我的信任,给了我发言的机会!
欢迎批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