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
(2018-04-15 00:16:05)5级:所有人包括儿童都使用该语言(all generations,including children)
4级:大部分儿童使用该语言(most children)
3级:只有部分儿童使用该语言(only some children)
2级:只有祖父母和老一代人使用该语言(only grandparents and older generations)
1级:只有曾祖父母代人使用该语言(only the great grandparental generations)
0级:无人使用该语言(none)
5级(安全)语言:蒙古、维吾尔、哈萨克、藏语、彝、朝鲜等6种语言,使用人口约2500万;
4级(不安全/脆弱)语言:壮、布依、傣、临高、侗、水、毛南、仫佬、黎、村、苗、布努、巴哼、勉、回辉、佤、布朗、德昂、京、景颇、哈尼、拉祜、傈僳、纳西、独龙、嘉戎、载瓦、白、达斡尔、土、东乡、锡伯、鄂温克、柯尔克孜、撒拉等35种语言,使用人口约3000万
3级(明显濒危)语言:布央、佯僙、拉珈、莫、标、茶洞、保安、东部裕固、炯奈、优诺、唔奈、巴那、克蔑、克木、俫、布赓、白马、仓洛、羌、木雅、扎巴、毕苏、怒苏、拉坞戎、博嘎尔、义都、尔龚、尔苏、普米、西部裕固、图佤等31种语言,使用人口约200万;
2级(严重濒危)语言:仡佬、康家、鄂伦春、畲、布兴、莽、户、布芒、乌孜别克、门巴、阿昌、浪速、却域、纳木依、基诺、柔若、桑孔、堂郎、达让、格曼、贵琼、史兴、苏龙、土家、塔塔尔等25种语言,使用人口约9万;
1级(极端濒危)语言:蔡家、阿侬、拉基、普标4种语言,使用人口约1500人;
0级(死亡)语言:木佬、满、赫哲、羿4种语言,使用人口不超过50人。
根据国内传统的看法,处于第4等级的壮语、傣语、柯尔克孜语、锡伯语等不应属于濒危语言,但是根据国际社会的标准,这些语言在行政、教育、媒体等官方场合的使用,以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媒体领域的使用相当有限,因此这些对于现代社会语言使用发展比较重要指标的得分降低了这类语言的活力等级。总体上,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大多数属于中间的2-4等级语言,两端的5级“安全”和1-0级“极端濒危或已经死亡”的语言为数不多,符合语言活力正态分布的状况。据教科文统计,目前全世界97%的人仅集中使用4%的语言,而96%的语言使用人数仅占世界人口的3%,全部6000多种语言中至少半数语言的使用者正在减少,预计约90%的语言将在本世纪结束时消失。
如按此方式统计,中国90%的少数民族语言人口使用壮、维吾尔、彝、苗、蒙古、藏、布依、朝鲜、侗、哈萨克、哈尼、白、傣、瑶等12种语言,而90%的语言使用人数仅占少数民族语言人口的13%。因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虽然总体上已经出现濒危趋势,但是并非十分严重。然而,可以说所有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人数都正在减少,这种状况也是令人堪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