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岭南建筑学派能与“京派”、“海派”鼎足而立,三分天下,硕果累累,享誉国内外,广州建筑大师和设计大师们功绩至伟。在此向大家介绍几位现代岭南建筑学派的大师。
中国著名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林克明
林克明(1900-1996年)广东东莞人,1920年留学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后随法国建筑大师Tony
Garnier从事设计工作。1926年回国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研究和教学。1929年在广州市政府任职并作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兼职教授。1930年被聘为广州中山纪念堂建设工程顾问。1932~1981年先后就任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间高校教授和政府部门要职及建筑设计部门的负责人或领导。同时还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等。他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德高望重的老专家。1990年获广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广州市优秀专家学者称号。
林克明作为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师,主张继承祖国优秀民族传统,吸收国外先进建筑技术,立足国情进行创作,创立了现代岭南建筑的风格。作为教授,他诲人不倦、言传身教,培育英才,桃李满园,声望卓著。可以说,他是现代岭南建筑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主持了原中山图书馆、广州市政府合署(广州市府大楼)、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牌楼、广东科学馆、羊城宾馆等建筑设计项目。他作为建设工程顾问,主持了中山纪念堂的审核及现场监理工作。
著名建筑家、建筑教育家龙庆忠
龙庆忠(1903~1996年)江西永新县人。龙庆忠于1925年留学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科,毕业回国,就职于东北南满铁路局。“九一八”事变后,出于对日寇侵略暴行的义愤,毅然弃职南下,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他先后在上海和郑州谋生。1937年“七七”事变后龙庆忠返回故乡江西吉安师范任教。从1941年到解放前他先后在重庆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同济大学土木系、中山大学建筑系任教。1952年任华南工学院教授。
龙教授从事建筑教育50多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堪称桃李满天下。龙先生治学严谨、博览群书,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他编写了《建筑制图》、《中外建筑史》、《建筑图解力学》和《中国建筑结构》等许多教科书。对中国古代城市和建筑等问题,作了大量深入的调研,积累了一大批宝贵的文献资料。他还创建了中国建筑防灾学。出版了著名的学术专著《中国建筑与中华民族》,发表创见独到的数十篇学术论文。他主要贡献是:提倡建筑学要有中国的建筑理论,要走中国自己的路;提倡建筑师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以天下为己任。
现代岭南建筑的先驱夏昌世
夏昌世(1903~1996年)广州人,1922年在广州培正中学毕业后留学德国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建筑系。1928年毕业并获工程师资格。1928~1929年在德国一家建筑公司任职。1932年获博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1932~1939年在南京任铁道部、交通部工程师。1940~1973年先后出任国文艺专、同济大学、中央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工学院教授。1973年移居德国弗赖堡市,1982年移居香港。
夏昌世教授信奉现代主义建筑哲学,对岭南庭园建筑、园林建筑情有独钟,具有高超的设计水平、优良的求实精神以及在建筑上重视节约的作风,对年青一代建筑人才给予深刻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他顶住“大屋顶”之风,以现代主义手法设计了许多灵活、活泼、明快、经济,适应岭南地区气候特点的作品,其中包括广州文化公园、桂林风景区规划与设计、肇庆鼎湖的教工休养所以及中山医科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内的多项建筑是他精心杰作,受到国内外同行一致好评。因此建筑界称夏昌世先生为现代岭南建筑学派的先驱,是恰当的中肯的。他的主要著作有《园林述要》等。
岭南建筑的旗手佘畯南
佘畯南1915~1998年)广东潮阳人,出生于越南南汀。他于194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建筑学专业。1952年入广州市设计院,历任高级建筑师、总建筑师、顾问总工程师、副院长、名誉院长等要职和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1989年荣获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1991被列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德高望重的老专家、1997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院士。他还多次获得广州市、广东省、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
佘希50多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贡献了50多项建筑作品,其中有16项获奖。他的获奖作品分别是广州友谊剧院。广州流花宾馆北楼、东方宾馆、中山温泉宾馆、白天鹅宾馆(与莫伯治合作)以及汕头人民政府大厦和金海湾大酒店、海口市海口宾馆、深圳博物馆等,真是成果累累,不同凡响。
岭南建筑的高峰莫伯治
莫伯治,1914年出生于广东东莞。1936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工学院土木建筑系。曾任中大工学院助教、滇缅铁路和广州市规划公路局工程师。1952年起先后在广州市建设局、广州市规划局出任工程师、总工程师、技术总顾问、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珠江设计院名誉院长等职。
莫伯治先生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研究具有广泛认同意义的建筑审美观,着重探索人对自然的复归感与历史文化的沟通问题,他被建筑评论家曾昭奋称为岭南建筑的两座高峰之一,是现代岭南建筑学派的杰出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林兆璋将莫伯治先生的建筑创作特点归纳为下列五个方面:l.不断地创新突破;2.熟悉岭南建筑传统;3.灵活的空间运用;4.巧妙的庭园布局;5.合理的经济结构。
半个世纪以来,莫伯治先生正是运用他在建筑设计中的特点和优点,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莫先生的代表作有广州泮溪酒家、白云山庄旅馆、白云山双溪别墅、广州矿泉别墅、白云宾馆、白天鹅宾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等。这些作品分别荣获广东省、广州市和全国的许多奖项,如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全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国家金质奖、国家教委优秀设计一等奖等等。其中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还在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上被评为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莫伯治先生多年来发表了许多水平极高的学术论文,为建立岭南建筑的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何镜堂
(1938.04.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家。1965年8月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研究生),1965年到1983年先后在华南工学院、湖北建筑设计院和北京轻工部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1983年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工作,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总建筑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国务院学位专家委员会评议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高校分会会长,广东省科协副主任,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
他长期致力于建筑设计和岭南建筑研究,先后主持和负责设计的重大工程有100多项,获部、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40多项(其中国家金奖1项,国家银奖2项,国家铜奖2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1项)。代表作品有: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浙江大学紫金校区、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江南大学校园、华南理工大学人文馆、佛山电力大厦,深圳科学馆,中国市长大厦,鸦片战争海战博物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工程,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他提出二观(整体观及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建筑创作观。出版“当代中国建筑师——何镜堂”等四部专著及一批学术论文,并为国家培养一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00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