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一个人的十六天奥运
(2008-08-24 09:46:3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奥运 |
一个人的十六天奥运
今晚,2008北京奥运落幕,我的奥运也就此告一段落,和中国一起走进“后奥运时代”。虽然这个宏大的叙述,用于我,会让人发笑,但如果要说所有中国人都随着进入自己的“后奥运时代”的话,恐怕也就不会有人再想发笑了。不管你愿不愿意,奥运的结束,“后奥运时代”接着就跟来了。
这个时候,已经有人在梳理十六天来的点点滴滴,或精彩瞬间,或最感人的运动员之类,运动员也在总结自己的得失,金牌获得者更在盘算自己能够拿多少奖金,有好事者已经算出不完全的运动员奖金,42国总额超2亿。后奥运时代,此次奥运会的所有参与者,已经淡化为绿叶,来衬托金牌获得者这些红花。即便是星星,这些拿到金牌的运动员无疑也是最亮的那些。这种场景,好像更符合中国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你我都明白,这是个势利的时代。所以,才有击剑队主教练、法国人鲍埃尔,在这次中国击剑队获得女子佩剑团体银牌后,对某些人态度的抱怨,“难道我们不是赢得了一块银牌,而是输掉了一块金牌”。我也好像是。错过中国运动员参与的比赛项目时,首先就是看看中国队拿没拿金牌,然后才是找到录像再看,甚至在看直播时,都有种“快进”的想法,看到最后中国能不能拿到金牌。这个时候的我,已经忽视奥运赛场那紧张、激烈、令人兴奋、愉悦的元素,享受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了。
不势利的时候,我体验着比赛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或欣喜,或悲伤,或惊讶,运动员的感伤与尖叫,制造了观众欣赏比赛的种种快感。有的时候,我忘记了已经是个爸爸,也丢掉了成人世界中的面具,手舞足蹈,大唱大叫,这种没有修饰的纯粹的快乐,离开我(们)已经很久。现实中,我是个比较注重情节的人,我相信每个运动员、教练的背后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所以,我也很累,看了很多人的故事,摘录了很多细节——导致我再次确信,每个人都是多面的,不只是运动场的自信、乐观、悲伤、哭泣。更多时候,我们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明知那不是真的。正如我们对明星执着的“爱”,只相信他(她)的完美。
所以,我一个人的十六天奥运,关键词是“读故事”。每个人的奥运观感都不太可能一样,即使可能会同时欣喜若狂。视角、环境、心情等等,都决定着个人的奥运观。显然,你愿意用金牌或是其他任何元素来梳理,那是你的自由。但国家不行,国家视角决定着整个国家的体育未来走向,自然不能以金牌论成败。一个国家的十六天奥运的梳理,是多么令人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