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从小就深深的烙印在脑海中.而如今的社会我觉得应该改改了:子不教
母之过 教不严师不惰.
何以如此改?现在的孩子每天早上起来母亲做好饭菜收拾好书包送到学校或者是车站,一番叮咛才分手.放了学是母亲忙完一天的工作匆忙奔赴学校接孩子,一路不停打听这一天在学校的情况.回到家里马不停蹄做饭\吃饭\洗衣\监督作业,什么时候孩子完全写完了作业做母亲的才能塌实睡觉.每周无论有几次补课都得无论风雨陪同前往,忙过了一周的工作到周末的时候还得陪同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的辅导.....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找家教\预听课程\选择补习班\搜寻各种关于学习资料\为了能够让孩子得到老师的关照每到逢年过节就给老师选购礼物\怕老师不喜欢甚至连商场发票一并送上,以便可以退换...等等等等,孩子们更多接受的是母亲喋喋不休的教诲\严厉的训斥.
有这样一幅场景:一家三口吃完饭后,父亲在客厅里拿起报纸看起来,孩子在房间里写作业,母亲给孩子倒了杯奶然后坐在旁边翻看着孩子的考试题......孩子不懂的时候就请教身旁的母亲,母亲一直陪同孩子做完作业,出了孩子的房间.客厅里的父亲早已回到房间里鼾声如雷......
这样的景象不仅仅存在于一家两家,在中国这么多家庭里这种现象太普遍了.那么为什么大多数家庭不是父亲坐在孩子的旁边教导孩子陪同孩子呢?我觉得更多的是母亲的虚荣心在做怪.
当一个女人结婚后,很多时候是把对自己丈夫的不满转为对孩子的苛刻,在男人那里得不到的希望转移至孩子的身上,认为男人是指不上了,如果孩子好了自己就又有了希望.所以她们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所以她们对孩子更多的付出\所以她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能够出息\能够出人头地\能够让自己扬眉吐气,而这种付出有可能导致的是孩子的逆反,是无法承受的压力而导致孩子走入歧途.这就是所说的物极必反.
因为孩子们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欢\不管孩子适不适合\不管孩子接不接受\不管孩子能不能消化反正就得学,只要母亲认为有用的孩子就得乖乖的学,只要能学习好,只要能考上大学,洗衣服\做饭\做家务等等等等什么都可以不做,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家长坐飞机去给孩子吃药\洗衣服....孩子的娱乐时间越来越少\休闲的空间被城市发展的需要所建成的高楼代替,而为了减少孩子出现危险的机率家长们也尽量不让孩子们到处乱跑.孩子的视野被局限,思维空间被缩短,心理问题也随之出现,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离家出走的那么多?为什么自杀的越来越多?为什么学坏的越来越多?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很自私?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注重人情?除了社会的影响(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最主要的我认为还是家庭的影响.还有的就是教师的影响.以前在课堂上能解决的问题现在都要到补课班去解决.以前老师生日的时候能够收到学生们送的一张贺卡都很欣慰,而现在是有需要的时候就会经常批评某位学生找家长来的时候往往很快就会收到所需的礼物......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多的关心而对老师很"关照",老师为了得到更多的"安慰""放宽"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就教不严师不惰了.
家长抱怨老师们贪心,然后还不断的去满足.老师们抱怨孩子们不好教育,然后心安理得的得到家长们的贿赂.而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怎么来的,我认为其实就是作为天下的很多母亲造成了这种局面的生成\母亲的溺爱\母亲狭窄的心胸导致的.以为用些小恩小惠可以换来天.错了,错了,正是由于这种狭隘的教育基础才导致教育的失败.这就是所说的种什么花得什么果.果苦了,不是种子不好,而是你没有好好施肥或者是你所施的肥不对,或是多了,或是少了.
想要结出丰硕的果实,不单种子要好\要会修苗\要浇水\要施肥\要有阳光\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细腻的心,任何事情讲究的都是一个度,掌握好这个度很重要.
以前都是说慈母严父,现在经常说的是阴胜阳衰,教育的主导由男转为女了,阳能不衰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