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堂嫂,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伯伯自美寄来的堂哥堂嫂结婚婚纱照上。照片上堂哥英俊,堂嫂漂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内地改革开放初期,还没有兴起婚纱照的年代,看到他两如此时尚而精致的照片,不禁眼前一亮,叹为玉人。
时事变迁,三十余载先失联,又复联,恍若隔世。伯伯已经95高寿,但仍矍铄,操笔弄曲,神采不减当年;伯母也80多岁,还能台、美独自往返,探望后辈;堂哥已是东南亚知名企业家,为人宽厚仁和,低调内敛;堂嫂持家有道,颇多见识,侄女长成,堂嫂居然编撰一本“育女心经”出版,实不简单。
年前堂哥自台赴沪会务,当日往返,我们这对从未谋面的堂兄弟才能平生初见,令人唏嘘不已。期间家族话题自不必说,堂哥提到堂嫂正出版一册书信集,待日后寄来与我们一阅。便有所期待。春节前,手写家书一封给伯伯伯母问安,顺写“一笔寿”及“琴棋书画诗酒花”毛笔字两幅给伯伯赏玩,之后便收到堂哥寄来的对联、福袋还有堂嫂的书。
这本书看似素净的封面,但里面的37封信,却承载着二十多年沉甸甸的岁月。竖版繁体印刷,初读会有些吃力,但也杜绝了一目十行,于是细细读来,逐字研磨,逐句领会,一个对孩子、对丈夫、对家人如何经营爱、感受爱、奉献爱也享受爱的母亲、妻子和晚辈的立体化的堂嫂便跃然纸上了。
说实话,地缘的阻隔、长期的分离,使得大陆与台湾有许多差异。战争曾给我们家族及家人带来创伤,我们在一个历史时代背景下可能能够坚守的美德就是忍耐。我们有共同的祖先、有共同对祖先的景仰、有共同对家族先辈的尊重与认同,或许基因里也有共同的优点和缺点。获得联系真的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同时能读到堂嫂这本书信集,一下拉近了我们宗亲间的距离。
据堂哥说,堂嫂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经常在东南亚一带国家帮助修建庙宇等善事。汪莫是堂嫂的教名。
堂嫂把侄女培养的能够满世界飞了,我想投身信仰就是属于她自己,也是为家人的一份新事业了吧。
堂嫂是个文字叙事好手,希望她的生活记录能够继续,让我们在她的感悟中也照亮自己的生活之路。
感谢堂嫂!阿弥陀佛!

(堂嫂的书)

(堂嫂的新书发布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