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

标签:
春节江宁织造博物馆旗袍馆 |
春节放九天,包含前后两个周假期。
平时忙,这个最传统的节日,还是陪父母待着,享受三世同堂最为妥帖。
我“破5”,父母就是“奔8”了,相聚是福呀。
余下的日子,就是吃、睡、溜达。
几年前就盼望的江宁织造府重建工程,大概是产权问题,拖之又拖,终于在这个春节试开放。
拉着儿子一起去看。凭身份证领票。
节日大多外地人回家了,就剩本地人,可也参观者众,排队约莫40分钟才拿到票。

逶迤的领票人流。

大行宫有南京文化新名片的气势。一字排开,是南图新馆、省美术馆和新开放的江宁织造博物馆。
进去参观,有几个主题馆,第一个却是旗袍馆。先领略上世纪30年代的摩登。


老照相馆的排场,好像巨幅照片里是溥仪和婉容。

较早的旗袍款式。

洋画上的旗袍女郎。

棉的。

单的。




腰身。

日历牌旗袍小姐。

快乐小姐。

老物件。


仿佛飘来爵士乐。

集体婚礼。

怀旧与奢华。
说到旗袍,前些日子看到有一栏电视节目在说汉服,深以为然。连日、韩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而汉人却没有。之所以没有大概是从民族融合角度出发,易被指责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其实各民族着传统服饰并没有什么不妥,汉人着汉服,是中华文化符号里的一种。在一些特有的场合着汉服,应该是高雅礼仪的象征。
下一个单元才是和江宁织造有关的陈列。
历史和现代,仿佛在时光的隧道里穿越。





这是现在江宁织造博物馆的模型,中西兼顾。设计好像是吴良镛先生。






云锦,当年曹家的产品。



大行宫地名的渊源原来来自这里,这是我过去有些模糊的。


360度环幕展示当年皇帝南巡。

中西要素融合后的建筑风格。

戏台上的歌舞升平。

园子里腊梅已经开始凋谢,春的花季又要来了。

透过旧时瓦当看去的摩天楼。

地铁大行宫站布置的蛮有中国年味。
2号线大行宫站的出口就是江宁织造博物馆,非常方便。
就近溜达当然是城东啦。
迎春花开了。


儿子的个子窜过了女儿。
他们在研究这个门当的图案。
我说:嗨。他们抬头,我按快门。

2013年2月16日,正月初七,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