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的记忆(一)

(2008-01-29 11:46:53)
标签:

记忆

南京

杂谈

 
    我住的这座城,以山水城林集于一身而闻名于世。据说,有如此集大成于一体的城市,在全世界也是少有的。
    我住的这座城,有浩如烟海的逸事,古迹,人文,井巷民俗乃至繁华若梦的帝王之基,也不免血流成河的屠城血证。
    这是一座历史积淀沉重的城,她的贵妇般的奢靡有多妖娆,她的弃妇般的怨艾就有多辛酸。一如贵为天子的龙子龙孙们,当朝的龙恩让他们有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朝代更替了,物是人非的寂寞也将伴其终生。
    有关这座城的争议是她的王气。历史上有“此为帝王之宅”的慨叹,也有“金陵王气黯然收”的无奈,还有刻意开凿的秦淮河,据说,最初的用意是拿它来“泻”掉王气的。
    对于这座城的描述,无论怎么说都难以用一些富于具象的词汇来准确的完整勾勒。从2400年前有这座城开始,她就被建设,被歌颂,被争夺,被毁坏,被蹂躏,周而复始。关于兴,关于衰,被不同朝代的人杰抑或鬼雄推来搡去。
    在填个人简历的表格中,我会在出生地一栏填上南京。在祖籍一栏我会填上湖南长沙。尽管我的祖籍地我至今也没能去过一次,但从小的意识中南京似乎只是一处我们家的客居之地。
    在靠近大行宫到总统府的一处窄巷里,有过一家叫“曲园酒家”的饭店,是个湘菜馆,里面卖安东鸡,豆豉鱼,还有蒸双腊等湖南传统菜。记得父亲逢着兴头上,总是在那里买上一个辣菜犒劳全家,我就是这样从学会吃辣到嗜辣的。
    其实,父亲也是在南京出生的,他的在湘菜馆买菜回来打牙祭的习惯是从爷爷那里得来的。于是,那个“曲园酒家”就被我在潜意识里拿来充当自己的祖籍地了。甚至现在,如果用湖南长沙这几个字来联想,我脑子里的第一个画面仍会是“曲园酒家”,还有那并不很大的店面门楣。只是现在,那条窄巷还在,但“曲园酒家”是否还在?是搬迁了?还是关门了?它几乎在我的生活中被忽略了,就是请客吃饭,因可选的地方众多,也想不起这家并不起眼的饭店了,这让我对祖籍家园的意识愈发的模糊起来。
    离开“曲园酒家”不远,应该还有一间澡堂子,叫“大明湖”,在隆冬的天气,父亲总是骑车带我到那里洗冬澡。掀开厚厚的粗布缝制的门帘,热气扑面而来,父亲手拿竹牌,领我坐在宽宽的条凳上,排队等可以仰躺着休息的位子。这时,卖花生瓜子儿的小贩就会来兜售生意。父亲通常是买一包花生米,分个几粒给我,慢慢的吃,还要留下一部份在泡完澡再吃。那用书上撕下的带有铅字的纸,包成粽子形状的一小包花生米,就是我们挺奢侈的享受了。
    每每洗完澡,年老的,穿着浆洗的干干净净的白褂子的服务员,就会边天女散花般的给客人丢热毛巾,边打趣的说些粗俗的笑话,还会假装做出要抓住跟着大人洗澡孩子的“小几几”的样子来逗乐。现在,那些个年老的澡堂子服务员大概都该作古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雪中路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