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的吃

(2007-07-26 08:52:21)
标签:

美食

 南京的吃
 
    南京菜系名曰:京苏大菜。此名听起来有点概念含糊。实际主要是揉进了淮扬菜的特点,又加入了点徽菜的路子,要是逢在季节上,以江鲜河鲜入料烹制的菜肴到颇具一方特色。以南京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餐饮上是南北咸聚兼顾东西,市面上几乎荟萃了全国各帮特色的餐馆,加上泊来品的韩日料理,飘洋过海的欧美快餐等等,到也热热闹闹,各得其所。
    南京本帮菜的特色不甚清晰那是经营者的事,老百姓对吃到是认真对待,决不含糊。前几年流行吃龙虾,一时市面上各种龙虾馆冒出许多,颇有“满城尽现龙虾甲”的味道,什么“十三香”,什么独家密制底料,每逢中午晚上就餐时间居然家家高朋满座。一大盆油亮透红的大龙虾端上来,香,醇,嫩,鲜,辣。一桌子十来双戴一次性手套的大手一起抓去,不吃的满嘴流油,不辣的咝咝呼气就不算过瘾!当时一则世烩笑话是这么说的:一众大虾,拖儿带口赶路,看到另两只大虾优哉游哉,惊恐地说,还不快走,南京人来了!
    还有一吃,则是南京女性的特色,即便柔弱娇媚的女子,一见到卖旺鸡蛋的摊位,就迈不开步子了。在热腾腾的盆里捞出一枚来,放耳朵边晃晃,好像辨别一下成熟度,以玉葱一般的纤指款款剥开外壳,小鸡的样子已然成形,蘸以椒盐及各类调料若干,便旁若无人的细嚼慢咽起来。不少外地朋友对这一吃法颇感不屑,认为有损南京女子形象。我也觉得大庭广众,这般吃法的确有失风雅。有回私下效之,(乖乖隆地冬)吮手留鲜啊!难怪,难怪!
    至于盐水鸭,夫子庙小吃等说起来都是老百姓的寻常食物,只是经过商家多年(可能是几代人)的悉心打造,再加上这个传说那个传奇的,就沾上了文化的边,也有了品牌效应…
    有一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南京人不识宝,一口白饭一口草。数下来,能上餐桌的“草”还真不少,有菊花脑,马兰头,荠菜,香椿头,芦蒿,野大蒜等等,甚至槐树花,也是一道美味呢。以前的下下品,现在倒成了盘中珍。
    上周到爸妈家,看到大院里槐树下满地白花,被雨水浸的亮亮的,于是,小心的绕过,不忍踩踏。这下又钩起了小时候妈妈做槐花涨鸡蛋的回忆。
    过程是:热锅滑油,加调好味的蛋液,至稠,入洗净鲜槐花瓣,煎炒至微微酥黄,淋麻油撒葱丝少许,装盘,上桌…
    哦嗬!那叫一个香啊…http
 
://www.cchere.net/thread/103776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炼狱(29)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