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花雨

(2007-07-25 23:56:27)
标签:

文化

感悟随笔

 

    河里《日志随笔》栏目正在下梨花雨,仿佛又把人拉回到十七八岁的赳赳少年。常言道:每个十八岁的年轻人都是诗人。此言不谬,至少我是这么经历过来的。
    上中学时,订了三份课外杂志,一本是《小说月报》,一本是《散文》,还有一本就是《诗刊》。那时,比我们大几岁的哥哥姐姐们正在立志当文学青年,国外的文学思潮好像在讨论“垮掉的一代”的话题,国内“伤痕文学”也已大行其道(后来一部分转为愤青)…这都给我们这些毛小子(包括毛丫头)起到了深刻的示范作用。
    爱诗当然与从小有些唐诗宋词的底子有关,但早期青春的萌动很自然的把偏好更多拉向了宋词,应该是到了“独上层楼强说愁”的年龄了吧。那时的出版发行刚刚从保守,僵化,禁忌中走出,看到的出版物上一些新锐作者听说开始都是写手抄本的,比如舒婷的《致橡树》、《珠贝---大海的眼泪》,比如北岛的《回答》,比如顾城的《别》等,他们这一群,被统称为朦胧诗人,他们的诗自然被称为朦胧诗。
    头一次看到舒婷的诗,爱不释手,用一本最好的笔记本抄下来,反复的读,甚至背,然后还摹仿着写。对这个当时的女才子真是充满了敬佩和向往;北岛的诗,最精彩的还能记得几句: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还有: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读着真过瘾,充满了反叛!
    至于顾城,诗,过早的把他带到了极乐世界…
    国外的诗人那时一是喜欢普希金,再是喜欢泰格尔。普希金为爱决斗致死,让我对诗人崇敬不已,也让那时我的稚嫩心灵朦胧的产生了完美主义的爱情观(哈哈,这着实是个误导)。泰格尔的小集子,很耐读,有回味,至今还留着《飞鸟集》、《游思集》、《新月集》等。儿子学校老师要他们写一句最优美的话在《识字写话》里,我建议他写了泰格尔的这句:

    夏天的飞鸟,
    飞到我窗前唱歌,
    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
    它们没有什么可唱,
    只叹息一声,
    飞落在那里。

    儿子本子上老师给画了四颗星!
    至于我自己,也写了一厚本的“习作”,有几句还在当时的晚报上发了。兴奋的几夜没睡好,俨然自己已经是个诗人,可后来屡投不中,终于灰心,听父母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哈哈,少了个诗人,也没多出个科学家。那本“习作”后来送给了一个好朋友,十几年后居然还保存着,他说,你要要,就完碧归赵。我已没了心性,说,就放你那儿吧,还能放久点。那朋友又有十几年没见了,城建变化大,老住址都没影了。
    那本“习作”上似乎有这么一句:

    春过去了,
    年年知春。
    青春过去了,
    青春知何?

    哎,梨花诗,怕真学不了了…

 

2007.4.27     阴  阵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