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与字

(2007-07-25 23:33:36)
标签:

文化

感悟随笔

 

    我小时候是在毛笔堆里长大的。当然,毛笔都是旧的,有的笔上面已布满虫眼,有的笔,毛已散落,一磕笔管粉状物纷纷而下。笔的型号多样,有大如腕粗,有细如枝梢,有长锋,有短锋,有细绳扎住成捆的,也有散落成堆的…这都是爷爷的遗物。
    爷爷爱好字,自己的字也好。解放前他的字曾送到英国展览过。家里老屋拆迁前,市房管局一位老工作人员拿着早年爷爷写的地契,由衷的对父亲说:你家老爷子真是一手好翰林啊!
    文革中,家里三次被抄,拿走的也是文房四宝,字画书籍居多。到八十年代初退回来时已是寥寥无几,有些字画都已残缺霉变,剩下十几册像样的东西上面都盖有市图书馆的收藏印。伯父从美国回来省亲,带了几册回去纪念,有一部刘墉的册页倒是蛮有样子。
    看来爷爷是喜欢刘墉的字的,七十年代晚期,爷爷的旧部下彭先生曾送来一卷横幅,保存的很好,青玉轴,就是刘墉的字,爷爷在后面题了收藏经过,还盖有一方收藏印。彭先生称他和爷爷当年关系很密,这幅字是爷爷送他的,他已年入老境,生活窘迫,愿以五千元割爱。爸妈商量踌躇了半天,还是放弃了,那时五千元,真是天文数字啊!
    因为爷爷的缘故,我父亲这一代,字是一个好过一个。青岛姑妈的字娟秀周正,听说当年姑妈和姑爹恋爱,姑妈怕爷爷嫌姑爹家出身贫寒,就是以姑爹的信件先展示给爷爷的。哈哈,后来的大科学家娶妻,那时也得凭字当敲门砖哩!伯父的字可以用精致流畅来形容,他寄来的题字照片也好,贺卡也好,桢桢都是艺术品。爸爸的字应该说稍逊于他们,他是学工的,写到现在的层次也已不易。
    现在,我们已是无纸化办公,拿笔的机会越来越少,怕是以后的学校书写也要列入艺术类课目了。好在市博物馆离家不远,且门票便宜,书画展览颇多,就常带儿子去看,传统熏陶是必要的。你看,文物鉴定家,那个不是看出来的啊。

    当然,带儿子看只是增加学养,并不为成家。

 

2007.4.16     

 

爷爷的字

 笔与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柳树,拖把
后一篇:谈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