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遗产日(续)

(2007-07-19 00:36:41)
标签:

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日(续)
 

    这几天搞图搞的昏天黑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希望大家都喜欢,这回在自己身上算领教了。没办法,天性如此,就着兴头,再多说几句吧。

    这次文化遗产日看展览,是看了个眼花缭乱。一时食多不烂,回来对着这些图片反复揣摩,最喜欢,最觉有价值的,还是南京博物院的《大越雄风》和《江苏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展》。

    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也就是那时候范蠡在南京筑城,开了南京建城史的先河。“有志者事竟成,卧心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这幅对子,成了千百年来教诲弱者立志奋发的经典。

    历史一瞬,已悠悠两千四百余年。鸿山越墓发掘出的东西可谓件件大气,造型沉稳素雅。主要可反映那时的礼乐,饮食和社会风尚。佩玉是为人高洁温润的象征,而乐器食器又代表着好礼,富足的社会环境。

    当历史冲破时光的隔离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不得不令人由衷的发思古之幽情而心向往之啊!从青瓷的发展来看,越瓷正是瓷器的发展期,到汉朝趋于成熟。个人理解,这次展出的青瓷应该是处于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的过渡期,所以风格上既有原始的质朴适用,又掺杂着精细雅致,这份双重特性,丰富了审美情趣,其价值是难以替代的。

    这次《江苏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展》,可谓把江苏各市博物馆压箱底的宝贝都拿出来了。一百来幅作品,按现在估值,不低于人民币一个亿。

    档次最高的是赵孟頫的那幅《仿兰亭贴》,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一件作品市价就是一千万,还是保守的估计。七百余年过去,每个字是那样的清晰流畅,真是精品中的精品了!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代世孙,中年颠沛,老年得志,元仁宗年间(1316年)赵孟頫被晋升为翰林学士,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誉满天下。

    唐寅,就是大家熟知的“江南才子”唐伯虎了。这次拿出的是他的《吹箫仕女图》。生活中的唐寅远没有传说中的风流倜傥,其少年得志,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后跌宕不段,老年窘迫,去世前妻死女亡,多受诗朋画友接济。这幅仕女图,一点也看不出喜庆娱悦的味道,倒是有些大家闺秀端庄。

    沈周是明中叶画坛上四大艺术家文徵明唐寅仇英人称江南“吴门画派”之一,在画史上影响深远。沈家世代隐居吴门,一生不求功名,在画风上也能明显看出那份恬静,那份世外不争的洒脱…

    看着这些先人的作品,想着这些先人的人身经历,不也可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迪吗?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以某种载体多看多学一些历史知识,能学会和历史人物对话,汲取先人的智慧,不啻于延长了自己的生命哩!我窃想。

    七月一日至三日到北京开会,现在机票真便宜,办公室告诉我,往返保险机建全包才八百三十元,没搞错吧…

    哈哈,又可见到北京的老友了。期待着…

 

文化遗产日(续)

 

文化遗产日(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文化遗产日
后一篇:皇帝的新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