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荣信风投风险投资产学研厉伟深圳 |
分类: 采访现场 |
深圳风险投资的领跑者
文/李辉华
一提起风险投资,人们通常会想起NASDAQ,想起YAHOO,想起IDG、想起沈南鹏——其实,本土风险投资公司中,辛勤耕耘,默默垦荒的也大有人在,只是国人对他们知之不多。
但是有一个人却注定难以默然独处,他就是经济学家厉以宁之子,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副会长,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厉伟。厉伟浸淫深圳本土风投领域已经十余年。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深圳国际文化大厦,近距离的接触了厉伟,原以为搞风险投资的人不好接触,谁知一见厉董却完全不是那回事,他其实非常平易近人,也非常健谈,他的平易和谦虚让我更明白了什么是虚怀若谷,什么是大巧若拙。
厉伟的风险投资之路可圈可点。2006年6月27日,同洲电子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深港产学研公司对其的投资在五年内增值超过30倍,据估算,仅同洲电子上市,厉伟公司就获利约2亿元;2007年3月16日,深港产学研公司投资七年,一路陪伴成长并成为第一大股东的荣信股份开始IPO,发行价18.90元,在深交所上市后,股价一度攀升到100元,风险投资的回报更是丰厚诱人。同时也显示出深港创投公司在风险投资方面的独到眼光和良苦用心。
最初投资荣信股份公司时,该公司只是东北的一家小型民营企业,年营业额不过区区300万,当时,荣信股份公司所在地的银行和投资机构都不愿也不敢贷款给这样一家微小的民营企业,而厉伟在接触了该企业,尤其是接触了荣信的老板后,很果断的决定了投资,厉伟是这样对记者说的:“荣信的老板非常年轻,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当时只有30岁,但他创业的那种激情和清晰的头脑与思路打动了我,对于一个企业是否适宜投资,我不仅要看其项目,我更看重其老板,一个企业有一个怎样的老板,也就决定了他有一个怎样的结果。”
“我的成就感不是公司成功上市,而是看到自己投资企业的成长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例如荣信股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西门子、ABB这些国际巨头。有一年,国内某大型钢铁厂计划上一套高压节能稳压设备,在荣信没有介入招标前,这些跨国公司给出的设备报价是3600万人民币,在荣信介入该钢铁厂的招投标后,最后的中标价被降至1250万。荣信不仅为国争了光,也为国家节省了一大笔钱。”
谈到中国的风投市场,厉董是如数家珍,对国内二十年来的风投历史,厉董认为:中国本土的风投走了个马鞍形。1999年~2001年是个高峰。在海外风险投资高回报激励下,很多人抱着投机的心态进入了这个行业。由于国内创业板没有像大家预计的那样如期建立,加之2001年之后美国NASDAQ网络泡沫破灭,中国的风投也随之进入低谷。而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实施和深圳中小板的开启,国内风投又开始大热。完整走过这个过程的公司比较理性,而新介入者尚需时日历练。
对于风投的风险,厉伟是这样认为的:根据我们的教训,风投最大的风险是拍脑袋,高估自己的能力。最深的感受是,绝大多数问题的产生源于违反公司的决策程序。在吃过无数亏之后,我们现在坚决按照既定的程序对拟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有时宁可错失机遇也不能违反程序。一个公司的决策程序是按照它的风险承受度量身定做的,一旦这方面出了问题,就可能犯致命的错误。风险投资的成功不能靠运气。
当我把话题转到深圳的中小企业时,厉伟更显出浓厚的兴趣,对于深圳的中小企业,他认为里面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厉董对许多中小企业还非常熟悉,例如广田,三诺,中航健身,大富豪等,他是如数家珍。他说:加入深圳中小企业促进后,我认识了不少会员企业,我在这些企业家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不论是他们的创业经历还是他们的处世为人,或是他们对创业的热情和对事业的热爱,都深深的感动着我。我愿意更多的和中小企业家们交朋友,也愿意和他们互相合作,共同开创深圳风险投资的新天地。
做为深圳风险投资领域的领军企业,厉伟总是十分的谦虚,他一直认为,他与企业家的交往和合作,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分享和交流,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模式。看着眼前的厉董,我不由想到了一句话:海之所以为海,那是因为它比所有的河流都低。
文/李辉华
一提起风险投资,人们通常会想起NASDAQ,想起YAHOO,想起IDG、想起沈南鹏——其实,本土风险投资公司中,辛勤耕耘,默默垦荒的也大有人在,只是国人对他们知之不多。
但是有一个人却注定难以默然独处,他就是经济学家厉以宁之子,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副会长,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厉伟。厉伟浸淫深圳本土风投领域已经十余年。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深圳国际文化大厦,近距离的接触了厉伟,原以为搞风险投资的人不好接触,谁知一见厉董却完全不是那回事,他其实非常平易近人,也非常健谈,他的平易和谦虚让我更明白了什么是虚怀若谷,什么是大巧若拙。
厉伟的风险投资之路可圈可点。2006年6月27日,同洲电子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深港产学研公司对其的投资在五年内增值超过30倍,据估算,仅同洲电子上市,厉伟公司就获利约2亿元;2007年3月16日,深港产学研公司投资七年,一路陪伴成长并成为第一大股东的荣信股份开始IPO,发行价18.90元,在深交所上市后,股价一度攀升到100元,风险投资的回报更是丰厚诱人。同时也显示出深港创投公司在风险投资方面的独到眼光和良苦用心。
最初投资荣信股份公司时,该公司只是东北的一家小型民营企业,年营业额不过区区300万,当时,荣信股份公司所在地的银行和投资机构都不愿也不敢贷款给这样一家微小的民营企业,而厉伟在接触了该企业,尤其是接触了荣信的老板后,很果断的决定了投资,厉伟是这样对记者说的:“荣信的老板非常年轻,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当时只有30岁,但他创业的那种激情和清晰的头脑与思路打动了我,对于一个企业是否适宜投资,我不仅要看其项目,我更看重其老板,一个企业有一个怎样的老板,也就决定了他有一个怎样的结果。”
“我的成就感不是公司成功上市,而是看到自己投资企业的成长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例如荣信股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西门子、ABB这些国际巨头。有一年,国内某大型钢铁厂计划上一套高压节能稳压设备,在荣信没有介入招标前,这些跨国公司给出的设备报价是3600万人民币,在荣信介入该钢铁厂的招投标后,最后的中标价被降至1250万。荣信不仅为国争了光,也为国家节省了一大笔钱。”
谈到中国的风投市场,厉董是如数家珍,对国内二十年来的风投历史,厉董认为:中国本土的风投走了个马鞍形。1999年~2001年是个高峰。在海外风险投资高回报激励下,很多人抱着投机的心态进入了这个行业。由于国内创业板没有像大家预计的那样如期建立,加之2001年之后美国NASDAQ网络泡沫破灭,中国的风投也随之进入低谷。而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实施和深圳中小板的开启,国内风投又开始大热。完整走过这个过程的公司比较理性,而新介入者尚需时日历练。
对于风投的风险,厉伟是这样认为的:根据我们的教训,风投最大的风险是拍脑袋,高估自己的能力。最深的感受是,绝大多数问题的产生源于违反公司的决策程序。在吃过无数亏之后,我们现在坚决按照既定的程序对拟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有时宁可错失机遇也不能违反程序。一个公司的决策程序是按照它的风险承受度量身定做的,一旦这方面出了问题,就可能犯致命的错误。风险投资的成功不能靠运气。
当我把话题转到深圳的中小企业时,厉伟更显出浓厚的兴趣,对于深圳的中小企业,他认为里面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厉董对许多中小企业还非常熟悉,例如广田,三诺,中航健身,大富豪等,他是如数家珍。他说:加入深圳中小企业促进后,我认识了不少会员企业,我在这些企业家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不论是他们的创业经历还是他们的处世为人,或是他们对创业的热情和对事业的热爱,都深深的感动着我。我愿意更多的和中小企业家们交朋友,也愿意和他们互相合作,共同开创深圳风险投资的新天地。
做为深圳风险投资领域的领军企业,厉伟总是十分的谦虚,他一直认为,他与企业家的交往和合作,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分享和交流,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模式。看着眼前的厉董,我不由想到了一句话:海之所以为海,那是因为它比所有的河流都低。
前一篇:诗之门永远亮着
后一篇:奥贝特走进《赢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