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灵之音

(2007-07-24 11:38:23)
标签:

夹缝

农人

秋风

边缘

李辉华

分类: 诗歌散文
  心灵之音

  赵红尘近影

 

心灵之音

文/赵红尘

 

   为人作序不是一件美事,倘一味净拣好话讲,有违良心;倘狗嘴长不出像牙,又愧对朋友。幸好李辉华不在这两者之中,他的人和诗于我并不陌生。老实说,从一开始认识,我就对这个内心满溢诗情的朋友有一份难于言传的好感:秋日的玫瑰上空,飘着几朵云,我正一个人在咖啡阁独坐,想着“最是寂寞故人来”,这时文波和一个陌生的男子正好来临,我不禁悄笑起来,暗忖:莫非这就叫诗心相通吗?

那一天我们相谈甚欢,此后,我们多有往来,他也常把他的新作传与我阅,我常为能读到他的好诗而乐:

                          

游牧在城市和乡村之间

你寻找不到自己的家园

命中的边缘人

活在圆滑和刚直的边缘

活在清醒和糊涂的边缘

活在角斗和悠闲的边缘

活在完美和残缺的边缘

活在夹缝与夹缝之间

每一步都充满艰辛

每一步都充满荆棘

命中的边缘人

你无法走出边缘与边缘的夹缝

走不出夹缝的边缘人

便走不出一生的困惑和痛苦

                       ——《边缘人》

 

    李辉华的诗,坦白、内奥,有一种亲切和健康的色彩。他不是理想主义者,但他的诗却弥漫和充荡着理想者的箫声,这箫声企图在缓慢中张扬某种急促气。说到底,诗终究是心灵的真切之物,并不是仅凭华丽的词藻能够左右的。作为一个诗人要克服和创造的,应该是完全无敞的个性,这就要求我们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意境的构思之中,在这一点,李辉华无疑是茂名诗群中早有党觉醒的有限几人之一。他在《面对诗歌》中的忘我陈述,有如夜半灵魂突然悸动,那些曾隐匿的甜和苦、升与降都消融并加入这舞者的天地:我在纸上种植一垅垅叫字的作物/精心为他们培土修枝/能否在秋天里收获/还需看看天意看看农时/我只是农人/农人的天职就是耕耘/所有的虚名浮利/在农人的眼里/不如一颗实在的麦子——应当承认,我是深有感慨地阅读和记下这些句子的。

再展之:

                                秋风过后
                              所有的绿叶都得飘落
                              秋风过后
                              所有的果实都将成熟
                              秋风过后
                              千年的乡村依然有大雁飞过
                              那位叫夏天的女孩
                              为何没有如期而来
                              是迷失了旧时的来路
                              还是忘却了约定的季节
                              让一树的美果


                                在秋风里独自芳香
                                秋风过后
                                多少故事独自零落

                                                    ——《秋风过后》

    不难看出李辉华在诗中试图找出一种疼痛的美,在长久的牺牲和反复的抹杀中,那疼痛的最终是可怕的美正慢慢诞生,于是诗人诗中的秋色更浓更深了。

从怀疑走向批判,我对广东新诗人这几年的努力感到重重忧虑。一味沉醉内部和一味描摹外界同样是极端的,我们既然处身世纪未的黑夜就要召唤新世纪的曙光,努力使诗的容量扩大甚至无限起来,最终发出自己的心灵之音。

 

    有时,我越来越把写诗作为一种解放,在我极度困惑中通过思化为诗,是否就是别人所愿意阅读的?我们为谁在积累着知识?我们为什么写诗?我们赁着诗性与神录交谈,有证据吗?究竟是诗在误我们还是我们在误诗?难道最美的是诗最苦的却只牟是诗人?

    但愿李辉华地诗道上不断探索,达成彻悟和澄明。

 

作者介绍:赵红尘,著名诗人,19岁获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并在人民文学、诗刊、诗神、花城、诗歌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大量诗歌作品,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23岁任报纸总编。目前既是报纸总编,又是一成功商人,可称文武奇才。长诗《酒神醉了》2003年在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上以整版推出竟卖消息后,被贵州茅台酒厂以一千万元的价格竟拍成功,成为诗歌界和文学界一大奇迹。本文是赵红尘为博主诗集写的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