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方面周先生和黄女士都只有三险一金,因为各自单位的医疗条件较好,没有购买商业保险。
现住房约60平米,是黄女士单位实行房改,以12万元的成本价买下的。现价值48万元。现有存款22万元,包括三年期定期存款14万元,五年期定期存款5万元,活期储蓄2万元,现金1万元,家庭月支出约4000元。由于存款类型较单一,所以投资收益不高。
为了提高收益,周先生希望在理财人员的建议下做分散投资,尝试购买一些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此外,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周先生希望将现住房出租,用部分存款购置一套新房,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孩子的教育投资和全家的保险投入。
家庭资产状况分析
资产负债表
资产 |
金额(元) |
负债 |
金额(元) |
人民币存款 |
220000 |
|
|
金融资产小计 |
220000 |
|
|
房产 |
480000 |
|
|
资产总计 |
700000 |
净资产 |
700000 |
现金流量表
收入 |
金额(元) |
支出 |
金额(元) |
周先生 |
7000/月 |
家庭支出 |
4000/月 |
黄女士 |
12000/月 |
|
|
投资收入 |
5068.8/年 |
|
|
收入总计 |
233068.8/年 |
支出总计 |
48000/年 |
节余 |
185068.8/年 |
周先生家庭整体收入水平不错,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年度节余有185068.8元,在当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保险方面,只有三险一金,没有任何商业保险,对家庭的风险控制不利。
投资方面,家庭现有的金融资产全部为三年、五年的定期存款和活期储蓄,投资方式过于单一,资金运用效率低,收益低,甚至无法抵御通货膨胀。从长远看,不利于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
理财策略
风险保障策略
周先生和黄女士都在事业单位,工作十分稳定,有三险一金,单位医疗条件也很好,所以他们一直没有考虑购买商业保险。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加和孩子渐渐长大,他们意识到只有社会保险是不够的,还需要适当添加部分商业保险来分散家庭潜在的风险。
周先生和黄女士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性的保险,按统一标准享受待遇,只能满足最低生活水平。如果家庭想在家庭成员,特别是家庭经济支柱出现意外的情况下维持现有生活水平,那么仅仅有社会保险肯定是不够的。
周先生和黄女士身体健康,目前阶段的风险主要来自交通事故的意外伤害和意外死亡,所以意外伤害险和终身寿险为首选。此外,考虑到年龄的增加,重大疾病保险也应该提到购买的日程上来。重大疾病保险并不是保的病越多越好,因为其中很多疾病的患病几率非常之小,还是要看常见疾病是否涵盖,例如癌症、肾炎、心肌梗等。此外,还可以购买一些附加医疗险,主要的利益包括:疾病住院给付、手术费补偿、住院费用补偿等,和重大疾病保险产品搭配起来购买,得到保障更加周全、费用更加合理的保险保障。重疾险的保费支出一定要根据家庭情况量力而行,一般来说,保额10万-20万比较合适。
孩子7岁,可以为孩子添加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分红型保险,一方面有了十几种疾病的保障,另一方面也为孩子的未来积累一笔必要的教育金。
总体来说,保费的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10%-15%比较合适。
资金调整规划
周先生和黄女士的金融资产非常单调,但根据他们的需求,并不急需调整。
家庭紧急备用金方面,一般来说,为家庭月支出的3――6倍。由于家庭准备买房,考虑到买房初期现金流紧张的情况,所以额度3万元为宜。建议家庭2万元活期存款改买货币基金代替储蓄,收益更高一些。1万现金最好存为活期存款,随取随用。
周先生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差,不喜欢高风险的投资,想购买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目前,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在2%――2.5%左右,高于银行一年期定存,期限和品种的选择比较多,从一个月到三年都有,从保本型到挂钩型,适合不同人群选择根据家庭不同情况去选择。
但对于固定收益类型的理财产品,其收益最多只能达到保值的作用,有些产品的收益甚至还没有3年和5年定期存款的收益高。所以,不建议周先生家庭提前支取还未到期的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改买理财产品。
购房规划
周先生家庭提出想改善家庭居住质量,并把现有住房出租。这个方法目前对于周先生家庭来说是收益最高,也是最合适的调整。因为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低,不希望尝试收益高的高风险投资,而房产投资的收益一般都能达到5%以上,收益性和安全性非常好。同时,也正好配合家庭想再买房改善生活的步调。
建议家庭如果下定决心买房,就要趁早,不要再继续观望。今年上半年,国内房价平均涨幅达到5%以上,北京涨幅超过11%。尽管国家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抑制房价走高,但只会减慢房价上涨速度,很难使房价回落,除非当地房地产泡沫非常严重。
未来展望
买房后,家庭的现金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非常紧张,这个时期,家庭要注意开源节流,并提早做好保障来分散风险。随着年限的增加,希望家庭能够把金融资产和房产的比例调整到1:1,以规避房产投资带来的流动性差的风险。同时,希望家庭能够大胆尝试一些高风险的金融投资,例如基金,以丰富家庭的投资组合,提高家庭的整体收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