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储蓄国债,投资新渠道

(2006-06-29 16:30:00)

    7月1日起,市民可以在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北京银行购买储蓄国债(电子式)。即将发行的储蓄国债分为两个品种,其利率设计、持有和扣除规定等方面与此前的凭证式国债有一定的区别,其中B类的投资期限可自主变动。

  储蓄国债(Savings Bonds)是指一国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一种不可流通国债,按债权记录方式分为纸质凭证和电子方式两种。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储蓄国债的发行,无疑是拓宽了投资渠道。

  储蓄国债主要分为四个品种,第一类是固定期限、固定利率的储蓄国债,类似于现在发行的凭证式国债;第二类是固定利率、变动期限,这类国债客户可以提前终止;第三类是浮动利率、固定期限,其利率参照记账式国债市场利率或储蓄存款利率浮动;第四类是通货膨胀指数债券,这一品种在我国当前各类个人投资产品中尚无先例,属于完全创新产品。这次主要发行前两类品种。

  与传统凭证式国债相比,这次发行的储蓄国债(电子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申请购买储蓄国债(电子式)首先需要开立个人国债托管账户,投资者可以从本月20日起,持本人有效身份证,到上述七家银行办理开户手续。另外,开立个人国债托管账户的同时,还应在同一承办银行开立(或者指定)一个人民币结算账户作为国债账户的资金账户,并存有相应款项,用以购买国债及国债到期后的本息结算兑付。2.债权记录方式不同。储蓄国债(电子式)以电子记账方式记录债权,采取二级托管体制,由各承办银行总行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管理,降低了由于投资者保管纸质债权凭证带来的风险。3.付息方式不同。储蓄国债(电子式)付息方式比较多样,既有按年付息品种,也有利随本清品种。4. 到期兑付方式不同。储蓄国债(电子式)到期后,承办银行自动将投资者应收本金和利息转入其资金账户,转入资金账户的本息资金作为居民存款按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5.发行对象不同。储蓄国债(电子式)的发行对象仅限个人。6.承办机构不同。

  既然储蓄国债(电子式)是个新的投资品种,那就不得不从理财三角形的安全性、收益性和变现性这三个角度说一说。

  首先,在安全性方面,由于储蓄国债(电子式)是财政部代表我国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是以国家信用为保证的,到期由财政部还本付息,其信用等级最高。

  第二,从收益上来讲,储蓄国债(电子式)利率固定,利息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发行利率高于相同期限银行储蓄存款税后收益;在储蓄国债(电子式)到期前的整个存续期内,面值稳定并随着时间增加而自然获取利息,没有价格涨跌波动风险。而且,储蓄国债(电子式)到期后,承办银行自动将投资者应收本金和利息转入其资金账户,转入资金账户的本息资金作为居民存款按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目前银行3年期存款税后的实际收益为2.59%。以5万元为例,在银行存入3年期定期存款(复利计算),到期后实得利息3888元;如果购买票面利率为3.14%(低于储蓄存款名义利率0.1%)的3年期的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储蓄国债(电子式),三年总和为4710元,高于存款利息822元。

  第三,变现性方面,虽然储蓄国债(电子式)可以提前支取,也可以用其债权为质押品,到承办银行办理短期质押贷款,但这也正是其风险所在。储蓄国债(电子式)属于不可流通国债,提前兑取未到期的储蓄国债要做一定的利益扣除并交纳相应的手续费,尤其是持有时间不满半年是不计息的,等于不赚倒赔。此外,储蓄国债(电子式)的年限都很长,一般为三年,也有五年、十年的。在这期间,如果遇到国家加息,那么储蓄国债的收益就在无形之中的降低了。所以,对于这些隐含的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前也不得不考虑。综上所述,储蓄国债(电子式)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不高,希望投资回报率略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的投资者,尤其适合老年朋友投资。此外,储蓄国债(电子式)在投资组合中亦可以作为保本型投资占有一席之地,以分散其他投资带来的风险。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投资储蓄国债前,一定要考虑资金是否在未来几年都不动用,以规避提前支取带来的利息损失。

储蓄国债品种简介

  发行品种:A

  性 质:固定利率固定期限

  期 限:3年或5

  付息方式:按年付息或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利率设计:参考同期存款或记账式国债利率

  持有及扣除规定:持有时间不满半年不计息,满半年后提前兑付要扣除一定利息

  发行品种:B

  性 质:固定利率变动期限

  期 限:最长持有期为10

  付息方式:到期或终止投资时一次还本付息

  利率设计:按3年、5年、7年、10年分别设定

  持有及扣除规定: 在持有3年、5年、7年时均可以选择终止投资或继续持有;持有时间不满半年不计息;满半年后未满最短投资期限提前兑付要扣除一定利息;持有超过最短投资期限提前兑付不扣利息。

文:中国财富管理网CEO 杨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