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辰问答心肌梗塞
(2010-10-08 20:30:18)
标签:
健康 |
关键词:心肌梗塞
心律失常
休克
心力衰竭
什么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因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致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常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按病变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和陈旧性心梗,急性期指发病4周内;按病变分布范围可分为透壁性心梗(又称为有Q波心梗)和心内膜下心梗(又称为无Q波心梗)。
心肌梗塞有哪些先兆表现?
突然发生或出现较以往更剧烈而频繁的心绞痛,心绞痛持续时间较以往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缓、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等,都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先兆(梗塞前心绞痛)。如此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更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
发生心肌梗塞时有哪些症状?
1.疼痛
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有濒死之感。
在我国,约1/6~1/3的病人疼痛的性质及部位不典型,如位于上腹部,常被误认为胃溃疡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位于下颌或颈部,常被误认为骨关节病。部分病人无疼痛,多为糖尿病病人或老年人,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少数病人在整个病程中都无疼痛或其他症状,而事后才发现得过心肌梗塞。
2.全身症状
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塞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
约1/3有疼痛的病人,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也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什么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有哪些先兆表现?
发生心肌梗塞时有哪些症状?
1.疼痛
在我国,约1/6~1/3的病人疼痛的性质及部位不典型,如位于上腹部,常被误认为胃溃疡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位于下颌或颈部,常被误认为骨关节病。部分病人无疼痛,多为糖尿病病人或老年人,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少数病人在整个病程中都无疼痛或其他症状,而事后才发现得过心肌梗塞。
2.全身症状
3.胃肠道症状
文章来源:
点击查看全文:
前一篇:围生期心肌病
后一篇:邢永生浅谈扩张型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