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应当想到“..

(2009-04-15 15:27:33)
标签:

健康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应当想到“应激性心肌病”


关键词: 应激性心肌病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2009武警心血管病特刊  田军
摘要:临床上时有见到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病例,以往常常用“血栓自溶”、“自发性再通”解释这种情况。但是,自2007 ESC年会上日本学者报告了6组类似病例,称之为“Tako-tsubo心肌病”,阐述了一种由于应激而诱发的心肌病变,目前更多的人称之为“应激性心肌病”,迄今报告的已有100余例。我们临床遇到一例,将诊断思维过程报告如下:
1.病例
    女性患者,69岁,因间断“发热、咳嗽1个月”于2007年9月9日住我院呼吸科,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后病情已稳定。冠心病危险因素仅有糖尿病史4年,用药控制血糖正常范围;辅助检查发现“胆囊息肉样变伴炎症、右侧肾上腺区占位病变”。
    2007年9月19日8:20AM患者突发剑突下疼痛、大汗淋漓,急查心电图(ECG)无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改变,给与曲吗多对症处理后疼痛减轻,仍有间断恶心呕吐;3小时后复查ECG示:“V2-V6导联ST段抬高” ,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CK-MB 17.6 ng/ml,TnI 3.39 ng/ml MYO>500 ng/ml,以“AMI(前壁)”诊断转入心内科监护病房并急诊做CAG,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完全正常,TIMI血流3级,无血栓残留痕迹。考虑为“自发性再通”或“血管痉挛”。术后复查ECG示ST段没有回落,次日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左室“前壁中段至心尖部运动明显减弱,基底段运动增强”,其收缩期形态酷似“日本学者报告的“章鱼瓶”,综合分析,我们考虑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按照急性冠脉综合征观察处理后病情稳定好转出院,坚持随访。
1个月后ECG示:T波在II、III、aVF、V3-6倒置;UCG显示心尖部室壁运动明显改善。3个月后ECG示:T波在II、III、aVF、V3-6低平;UCG显示心尖部室壁运动几乎正常。随访期间患者未在发作心绞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