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7例青年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2008-12-05 18:02:41)
标签:

健康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青年心肌梗死   老年心肌梗死   血脂升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  目的 分析青年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调查97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与老年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起病诱因,危险因素,心电图及心超特点,冠脉造影结果,预后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青年(<4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多见,82.2%具有明显诱因,临床症状较典型,血管病变多单一,严重并发症少,预后相对较好。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女性发病率明显增高,达25%,患者症状多不典型,冠状动脉造影以多支病变为主,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发症分别达56.8%,44.2%,预后较差。结论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因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青年患者冠脉病变轻,以单支为主,吸烟和家族史为其主要危险因素,而老年患者多为冠脉多支病变,合并疾病多,预后较差,高血压为其主要危险因素。两组血脂升高程度无显著差异。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年龄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但近年来,青年患者的发病率有渐增的趋势,且临床表现各异。为进一步提高认识,现回顾性分析部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观察两组人群的临床特点。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1995年4月至2006年12月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其中40岁以下45例作为青年组,平均年龄(33±2.7) 岁,男42例,女3例;60岁以上52例作为老年组,平均(74.5±3.6)岁,男39例,女13例。
1.2  方法:(1)根据1997年WHO MI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接受正规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扩冠等治疗;(3)收集其静脉血,化验血糖(BS),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TC>5.4mmol/L者为高胆固醇血症,TG>3.1mmol /L为高甘油三脂血症;(4)吸烟计算吸烟指数,吸烟指数=支/日×吸烟年数;同理,饮酒指数=克/日×饮酒年数(均为啤酒);(5)冠心病家族史为一级亲属55岁以前患冠心病者;(6)入院后一周内查超声心动图,运用Simpson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EF);(7)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血管狭窄小于血管直径50%为轻度病变,大于50%为有意义病变。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临床情况:45例青年组AMI患者中41例(91%)有典型AMI发作,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持续性疼痛,2例表现为上腹痛(4.4%),另有2例以低血压休克首发表现(4.4%),45例中有心力衰竭表现者4例(8.9%)。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女性仅3例(6.7%)。52例老年组AMI患者中胸痛 27例(51.9%),无胸痛者25例(48.1%),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21例,后背痛4例,52例中以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23例,心源性休克4例,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女性(25.0%),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
2.2  起病诱因:青年AMI组患者37例(82.2%)发病前有明确诱因,包括过度劳累20例(54.1%)、剧烈运动9例(24.3%)、情绪异常5例 (13.5%)、暴饮暴食、酗酒等,老年组发病前有明确诱因者16例(30.8%),包括过度劳累7例(43.8%)、情绪激动5例(31.3%),用力排便,饱餐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危险因素: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吸烟、高血压、家族史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2.4  心电图表现及梗死部位:青年组中ST段抬高型AMI 42例(93.3%),非ST段抬高型AMI 3例(6.67%),非Q波AMI 1例。老年组中非ST段抬高型AMI 15例(28.8%),非Q波AMI 5例(9.6%)。
2.5  冠脉造影及左室射血分数(EF):两组AMI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青年AMI患者多数为单支血管病变,青年组42例冠脉造影阳性者中31例为单支病变,占73.8%,其中3例未发现明显的血管病变,考虑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或血栓自溶相关。与老年AMI患者比较,青年组单支病变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老年AMI患者冠脉病变广泛,侧支循环较丰富,多为多支病变,而青年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病变程度较轻,很少有侧支血流建立。青年组42例与老年组52例冠脉病变中左主干发病率分别占11.90%、26.92%,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组中左室射血分数EF<40%者明显低于老年组,EF>70%者明显多于老年组(P<0.05)。
2.6  并发症及病死率:青年组心律失常9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3例,心房颤动4例,房性心动过速2例;老年组心律失常29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5例,心室颤动 15例,心房颤动6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青年组发生心力衰竭4例(8.9%),老年组发生心力衰竭23例 (44.2%),青年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与老年组急性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分别3%和18%,青年组 AMI急性期死亡率显著低于老年组(P<0.05)。
讨论
     冠心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最大的心脏病,是目前中国成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的资料表明,冠心病在我国不仅住院人次逐年快速上升,住院平均费用位于各种疾病之首,青年患者所占比例也见明显加大。本文结果显示,青年AMI组起病急,多有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男性占绝大多数,女性AMI较为少见,这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1]。而老年AMI组症状多不典型,可表现为持续性胸闷,胸痛,也可无胸部不适症状,仅表现为气短,上腹痛,喉部紧缩感,头晕,乏力等,也有以心衰,休克,心律失常等作为首发症状而就诊,可能与老年各脏器功能减退、植物神经退行性病变、反应迟钝、疼痛阈值增高和对痛觉不敏感有关。女性比例老年AMI组较青年AMI组明显高,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老年女性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减弱或消失,此外也与青年AMI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男性均多于女性有关。
   

 

文章来源: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http://www.365heart.com/tabloid/2008/11/temp_26515.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