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长生教授谈:房颤合并心衰的处理策略

(2008-06-27 10:59:42)
标签:

健康

 

    关键词:2008东方会 2008东方会心脏节律论坛 房颤 心衰

   心房颤动(房颤)与心力衰竭(心衰)常常一起发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房颤同时合并心衰的发病率>1%,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房颤与心衰常常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导致患者病情恶化。轻、中度心衰(NYHA II~III)患者中房颤的发病率约为10-15%,而在严重心衰患者中约有一半的患者同时合并有房颤。不仅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可导致房颤发生,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亦可导致房颤的发生。因为以上两种形式的心衰均能促使房颤基质的形成,如心房负荷增加、心房扩张、心房局部电传导异常以及心肌的纤维化。另一方面,对于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由于长期处于房颤所致的快速心室率状况下,可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导致心脏功能障碍。对于心衰伴发房颤的患者,房颤发作时常可导致左室功能恶化、诱发心衰症状加重。
    房颤合并心衰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局限在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控制、维持窦性心律和心率控制治疗。AFFIRM 研究显示,对于无法转复的房颤,药物进行心率控制与节律控制的疗效相当。由于心衰伴发的房颤,多数情况下房颤病史较长、心脏扩张明显,因此药物转复窦性心律的成功率较低;同时鉴于多数AADs长期服用对心脏的负性影响,因此对心衰合并房颤这一特殊患者群,当前药物治疗策略更倾向于心率控制治疗+抗凝治疗。新近一项研究荟萃分析了近7年来有关房颤研究的5项大型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房颤合并心衰,采用药物进行节律控制治疗,其临床获益并不优于室率控制组。亚组分析显示,室率控制组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并且即使使用β受体阻滞剂,室率控制组死亡事件发生率仍明显高于节律控制组。该研究提示,或许窦性心律的恢复与维持与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预后有着密切联系。
    对于非药物治疗手段,早年主要采用消融房室结,同时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尽管,消融房室结同时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心室率,但约有7%的患者,术后伴有血流动力学紊乱。其原因在于单纯右室起搏可导致双心室运动失同步化,从而加重左室功能障碍。新近研究显示,消融房室结同时采用双心室同步化起搏治疗(CRT)可改善此类患者的左室功能。但Hsieh等对比导管消融与房室结消融同时植入起搏器治疗房颤合并心衰的研究显示,消融房室结并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房颤症状的控制率优于导管消融组(100% vs. 81%,P=0.013),但患者发生心衰和持续性房颤的比例显著高于导管消融组(53% vs. 24%,P=0.001; 69% vs. 8%, P<0.001),而且随访期间起搏器组患者左室EF值下降明显(44±8% vs. 51±10%,P=0.01)。
    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已成不争的事实,但对于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指南并不予以推荐。然而,近年来几项房颤合并心衰导管消融研究的结果,使我们对于如何治疗该类患者产生一些新的思考。2004年,Hsu等首次尝试对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采用导管消融治疗。Hsu等采用均衡分组,分别对EF<45%的房颤患者(n=58)和无心衰的房颤患者(对照组,n=58)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术后12月随访78%的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无房颤复发(对照组为84%,P=0.34);左室收缩功能较消融前改善明显(左室EF值升高21%;FS升高11%;左室舒张期直径缩短6mm;收缩期直径缩短8mm);同时活动耐力、心衰症状、生活质量评分也较消融前有显著改善。而且,该研究还显示无论患者是否合并结构性心脏病、导管消融前是否能通过AADs很好地控制心室率,成功导管消融后左室EF值均有显著改善。近期Gentlesk等报告,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后复发率与未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相似,而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后左室EF值明显改善。
    …… 
 
文章来源:

http://www.365heart.com

 

 

?/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