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问世已30年,由于经验的积累和器械的改进,并发症大为降低,成功率增高,原来所认为相对禁忌的情况,现在已成为常规手术,但是,慢性闭塞性病变到目前仍然是PCI成功最大的障碍。在过去20多年来,CTO介入治疗成功率的提高极为缓慢,大多数报道在60-80%之间,造成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为导丝不能通过病变。一些新器械问世对成功率的提高至今还帮助不大,日本医生通过高超的导丝操作技术,使CTO的成功率有所提高。现阶段CTO介入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者的个人技术,将来寄希望于高科技技术,如三维定向导航设备等帮助下,提高CTO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一、决定是否干预
对CTO病变,在决定干预前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需不需要干预?能不能干预?成功率预计是多少?风险有多大?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临床表现、心功能状况,并需了解心肌缺血部位及程度、心肌存活情况,决定病人需不需要进行介入治疗,其次要详细阅读冠脉造影片,了解病变类型、解剖特点、侧枝循环建立情况,估计成功率机会有多少、风险有多高、风险/效益比是否合算,根据这些对是否行介入治疗进行决策,看看得益/风险比值是否倾向于值得干预。并不是所有的CTO病变都需要干预,获益者仅限于有相当存活心肌的病人。
根据个人经验,以下是放弃进行介入治疗尝试的常见原因:没有可视性的远端血管、没有或极少存活心肌、预测成功率过低(低于50%)、严重钙化、病变过长,超过40mm(右冠脉除外)、严重肾功能不全及近端血管极度迂曲.闭塞时间很长会影响成功率,但已不是决定性因素。
二、制定介入治疗策略
在制定治疗策略前,
应非常详细阅读冠脉造影片,要读深读透,对病变的特点、血管走形、远端血管的方向等了如指掌,并对介入治疗过程中有可能碰到的难点及其处理对策要有预见性计划性,根据这些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包括介入治疗路径的选择、指引导管的选择、导丝的选择、介入方式的选择(包括是否对侧造影、微导管应用、逆向方式等)、干预病变的顺序及是否需要辅助循环支.计划的制定要详细,手术后要对原来制定的计划重新检讨,了解是否有不足之处和值得完善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加快CTO介入治疗水平的提高.
在导丝选择方面,笔者常先选择中等硬度导丝,最常用的导丝是Miracle3导丝,如导丝通过失败,则换成Miracle6导丝或Conquest,
少数病人需要用到Conquest Pro或 Conquest
12导丝.这类导丝的共同特点是操控性和通过性极佳,Conquest导丝有头端尖锐,便于穿过较硬病变的特点.
指引导管需要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才能使手术顺利完成,支撑力强的特殊设计和同轴性是重点考虑的问题,难度大的CTO介入需要很强的指引导管支持时,要选择7F或8F的指引导管.逆行技术时要选择长度90mm的短指引导管,如没有短指引导管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