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心血管网http://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19937
春秋叠替,光阴荏苒,当新年的祝福又时时温暖在耳边时,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008年便明媚而至。
回顾刚刚走过的2007,ESC和AHA以及国内专家的共识,心血管疾病诊疗更加有证可循,介入性治疗准入制度更加严格,专业操作要求更趋规范,整个江西省的心血管病学科水平也是紧跟国内先进发展步伐,再上新台阶。2007年10月,两年一度召开的江西省第十二届心血管病学术年会,我们盛邀日本和国内的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300余篇论文交流和有关病例演示及汇报,在秀丽如画的赣西明月山下,生态文化名城宜春齐享学术大宴,同时也共谋学科未来发展的计划和策略,倍感振奋、团结和充满希望的氛围。
作为省内规模最大的心血管内科,同时也是江西省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和江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和心电生理分会的挂靠单位,江西省教育厅“九五”、“十五”和“十一五”重点学科,以及从1993年起蝉联三届的卫生厅领先专业,南昌大学二附院心血管内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在和全省同行一道辞旧迎新,总结与规划之时,更感责任而任重道远。
回顾刚刚走过的2007年,科室坚持以提高医疗质量为生命线,从技术水平上求创新,服务项目上求发展,专业而温馨的双重医护随访,“用心换心”的人文关怀,吸引了更多的患者,在省内创造了科室的品牌效应,全年门诊量约2.8万,住院病人数2200人次,总业务收入近3000万元。
药物治疗的深入研究使临床治疗更进层次。参与了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中有关“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筛查及干预研究”的子课题及“PCI术后早期停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因素研究”;积极与国内同行横向协作,探索“血脂基因型对他汀药物临床疗效影响”,推动临床研究的纵深进步。
心律失常的研究已成学科的特色。2007年,科室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脏中心建立了友好合作,深入研究有关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阶段成果已现丰硕:“冠心病发生室速和室颤患者的遗传致病机制”获国家自然基金;是国家973项目“心力衰竭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基础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单位之一;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恶性心律失常综合防治的研究”;有关“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遗传学研究”及“心脏猝死高危患者发病基础和防治研究”获省自然基金等资助;目前学科并成为国际心律失常有关Brugada综合征研究的中国中心。
心脏介入诊疗依然是学科的亮点,手术数量逐年递增,手术质量更上一个台阶,2007一年,完成各种心脏和外周血管介入手术1144例,其中治疗性病例超过60%,总体水平和技术达国内先进,在省内领先。冠心病治疗对复杂、多支及慢性闭塞血管病变无论从适应征、操作规程更加规范,手术技巧更加熟练和进步;心律失常的介入诊疗继续进步,继1996年进行国内华东地区第一台ICD手术,一路领跑江西区域性该项技术的开展,年度内又增两台,组织多普勒CRT疗效随访评估更加严谨,Carto-Merge指导下的房颤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更加科学有效,心肌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初探成功,极大地改善了有关高危和难治患者的预后;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技术已臻成熟,复杂先心的介入积累了更多经验,2007一年,完成包括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主)动脉瓣狭窄、法乐氏三联症、肺动—静脉瘘在内的各类治疗117例,手术总成功率93.4%;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