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初Hertz与Edler首次将超声用于二尖瓣病变的观察,半个多世纪以来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中的应用突飞猛进:60年代Harvey
Feigenbaum使用M型超声定量心腔并建立测量标准;70年代二维超声与脉冲多普勒相继问世、80年代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用于临床,使超声心动图无创评价心脏解剖与血流动力学成为可能。至今,技术的发展已使超声心动图成为全面评价心脏解剖结构、血流灌注、生理功能的重要手段。
心脏解剖结构复杂且持续舒缩运动,能够直观显示立体的跳动的心脏结构与功能是影像学追求的理想。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使用特殊的矩阵探头,可快速同步获取包含系列切面图像信息的金字塔形容积数据库,从而能够以三维视野显示心脏结构,其优势在于可直观显示二维图像无法提供的视角与切面,在解剖畸形与瓣膜病变的评价中更具优势,检查者不必通过二维断面推测立体结构,故可减少经验依赖、提高准确性与可重复性;能够准确定量心腔容积与心肌质量,克服二维超声通过预先设置的几何模型进行推算造成的误差;此外一次扫查即可获得容积数据库信息,故能提高扫查效率,在急诊及术中等特殊情况下节省检查时间。有限的空间与时间分辨率是实时三维超声成像的瓶颈。但探头设计与计算机处理技术进展迅速,晚近推出的小儿实时三维探头外型小巧而分辨率提高,在儿科患者中可获得满意的三维图像。今年面市的经食道实时三维超声探头可谓三维超声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因克服了经胸检查时声窗不良的局限、近距离扫查心脏,图像分辨率显著提高,不但可在常规检查中获得优质的三维图像,更适合于术中检查,既不干扰手术视野、又可为外科医生提供类似实体解剖的直观图像。三维超声技术的日新月异将使其在
文章来自:心血管网http://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19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