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琦教授谈: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选择

(2007-11-20 18:18:57)
标签:

健康/保健

关键词:华琦   高血压   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ACEI   钙离子拮抗剂
编者按:降压药的选择应根据病程长短、轻重、心脑血管疾病、靶器官损害情况、有无糖尿病、脂代谢和电解质情况来选择。并且注意降压药与其它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来说,优先选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AngII受体拮抗剂作为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药物联合降压。

一、 降压药物的选择原则
      降压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疗效确切;(2)不良反应少;(3)除降压效应外,对患者合并的其它疾病有益;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死亡率;(4)服用方便,依从性好;(5)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具体而言,应根据病程长短、轻重、心脑血管疾病、靶器官损害情况、有无糖尿病、脂代谢和电解质情况来选择。并且注意降压药与其它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来说,优先选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AngII受体拮抗剂作为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药物联合降压。

  在换药或调药时应根据以下原则:如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少但疗效不理想,应在药物达到充分剂量之后再考虑换用其它降压药物或联合使用第二类降压药物;如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明显或不能耐受,可换用另一类降压药物。
  
二、 降压药物选择的具体方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降压药物:
2.1 根据适应证、禁忌证选择降压药物
药物种类
适应症
可能适应症
禁忌证
可能禁忌证
利尿剂
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收缩期高血压
 
痛风
糖尿病
血脂异常
性功能旺盛
妊娠
胰岛素抵抗
β-受体阻滞剂
劳力性心绞痛
心肌梗死后
快速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妊娠
哮喘
阻塞性肺病
II度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周围血管疾病
糖尿病
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
体力劳动者
I型糖尿病
主动脉瓣狭窄
心力衰竭
精神抑郁
胰岛素抵抗
ACEI
心力衰竭
左室功能异常(左室肥厚)
心肌梗死后
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
 
妊娠
高钾血症
双侧肾动脉狭窄
血肌酐>3mg/dL
咳嗽
主动脉瓣狭窄
钙离子拮抗剂
心绞痛
老年患者
收缩期高血压
周围血管疾病
糖耐量减低
 
心脏传导阻滞(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
主动脉瓣狭窄
心力衰竭(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
妊娠
α-阻滞剂
前列腺肥大
糖耐量减低
糖耐量异常
主动脉瓣狭窄
体位性低血压
AngII受体拮抗剂
ACEI引起的咳嗽
心力衰竭
妊娠
高钾血症
双侧肾动脉狭窄
 

2.2 根据高血压程度选择降压药物
(1)轻度高血压:可以先试用非药物疗法降压,如无效通常选择单药降压,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AngII受体拮抗剂等。
(2)中度高血压:也可先选择单药降压,如无效则考虑降压药物联用。
(3)重度高血压:往往需要联合用药或使用较为强烈的降压药物。但此类病人多伴有靶器官损害,故血压不宜降得太低、太快,以免加重靶器官损害。
2.3 根据病人个体情况选择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的选择还要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降压的同时是否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2) 降压的同时能否逆转左室肥厚;
(3) 降压的同时能否逆转动脉硬化;
(4) 降压的同时能否对血脂、血糖等产生不良影响;
(5) 降压的同时是否影响生活质量;
(6) 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
(7)患者是否已有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
(8)患者是否合并有受降压药影响的疾病,几种用药之间有无不良的相互作用;
(9) 降压药物的供应及价格情况,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2.4 特殊人群降压药物的选择
(1)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利尿剂和钙离子拮抗剂通常比β-受体阻滞剂有效。慎用利血平或中枢性降压药以防止抑郁。慎用α-受体阻滞剂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2) 青年人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但部分病人会影响运动量。
(3) 有脑卒中病史者应避免使用产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4) 有抑郁症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利血平和中枢性降压药物。
(5) 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应避免使用袢利尿剂。

三、降压药物对已有疾病或危险因素、代谢的影响
3.1 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左室肥厚是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30~40%。左室肥厚可导致室
文章来自:心血管网http://www.365heart.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