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大衣效应”还是“环境效应”?

(2011-04-23 22:19:55)
标签:

健康

[关键词]“白大衣效应” “环境效应” 家测血压 重复测压
[摘   要] 目的  研究祛除时间,血压计,不同测量者和气候、温度,健康,情绪状况对血压的影响后 “白大衣效应”可否消失或减少。方法 367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天在家中固定时间连续测量3次血压,5天后在同一时间携带自家血压计到医院诊室,由家中的同一人进行测量,并保持与家中测量的同一体位连续测量3次,如此重复3次,取得45个家测血压的均值作为家测血压;9个诊室测量值的均值作为诊室血压,诊室血压减家测血压为“白大衣效应”。结果  诊室与家测收缩压的差值为(14.20±13.63) mmHg,最大71mmHg;诊室与家测舒张压的差值为(7.33±7.96) mmHg,最大35mmHg。如果将“白大衣效应”设定在诊室与家测血压的差值收缩压≥20mmHg,舒张压≥10mmHg的话,“白大衣效应”发生率为31%~35%。连续三次测量的血压呈逐渐降低趋势,第一与第二次差值最大。结论  祛除时间,血压计,测量者不同可能造成的差别,又避免气候、温度,健康,情绪状况对血压的影响后,“白大衣效应”仍然存在。为此家测血压较家以外测量值低的现象应称为“环境效应”或“条件效应”而非“白大衣效应”。建议经过良好训练的家庭自测血压有利于准确判断患者的血压水平,使患者积极参与到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增加自信心。
早在20世纪40年代Ayman[12]首先观察到高血压病人诊室血压与在诊室外测量值有差别, 其原因未明;直至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在临床上的应用, 欧美学者才开始探究引起这种差别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后期,Mancia[3]等通过连续直接动脉内测压,发现医生给患者测压时会使血压明显升高,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白大衣效应”(white-coat effect;WCE)或“白大衣现象”(white-coat phenomenon ,WCP),即高血压病人诊室测量值高于家测血压或ABPM测量值。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病防治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白大衣效应”不在少数,对高血压病人的诊断与治疗造成了影响。多年来,关于“白大衣效应”的研究均局限于ABPM[4-6],由于ABPM的数值:(1)存在着体位影响的问题,尤其是夜间卧位血压明显的受测量手臂位置的影响,即手臂水平改变每5cm会影响3~4mmHg(1mmHg = 0.133 kPa)的血压值;(2)老年人又常见进餐对血压的影响,即餐后低血压现象[7];(3)监测过程中频繁测压会给患者带来精神因素的影响,使ABPM测量值不能够反映患者平素血压的真实水平。近两年各个权威的高血压联盟都提出家测血压的重要性。本研究利用家测血压(Home Blood Pressure,HBP),即通过培训患者或家属主动性地参与家庭内规律性自测血压,并严密随访,以便了解高血压病人“白大衣效应”的发生率、程度,并探讨其与心率、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职业、病程、心脏超声指标、血糖、血脂及用药情况的相关性,旨在将家测血压这一手段更好地推广应用于高血压病的防治中,使医生能够掌握患者真正的日常血压水平,有效、正确地运用药物控制血压。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入选标准:(1)经门诊或住院确诊的高血压病人,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较稳定,短期不需要调换药物者。(2)家中有水银柱式血压计、上臂电子血压计或弹簧表式血压计,能够坚持在家中长期自测血压,并作好记录(包括时间、血压、脉搏)。(3)患者或家属均经专业医师培训,掌握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如袖带位置和松紧度、体位和听诊器放置部位等),经确认合格后方可入选。
1.1.2   资料来源:患者来源于2002年2月~2005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内科门诊随诊的符合上述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65人,其中367例严格按照设计完成了研究。
研究方法
2.1  家测血压(Home Blood Pressure, HBP)及脉率测量方法
    经培训、确认合格的家中测量者(患者本人或家属),采用经核准的血压计,每日在同一时间测量血压,每次测量前安静休息15分钟,连续测量3次,间隔1~5分钟,家中共测量15天,逐一记录。取45次测量值的均值,作为家测血压,HBP(单位采用mmHg)。脉率测量:若为电子血压计,则记录血压计显示的脉率数值;若为水银柱或弹簧式血压计,则由测量者计数半分钟的脉率并记录。
2.2  诊室血压(Office Blood Pressure, OBP)及脉率测量方法
    每个患者在家中测量并记录血压5天后来到医院诊室,安静休息15分钟后,使用自己家中的血压计(无论水银柱血压计,还是电子血压计)由在家中测压的同一人(未穿白大衣)进行测量,保持与家中测量时同一体位、同一时间,连续测量3次,间隔1~5分钟,逐一记录。此后再由医生用医院水银柱血压计连续测量2~3次,以核准患者或家属自测的准确性。如此测量共进行3次(间隔5天左右),取得9个测量值的均值,作为诊室血压,OBP(单位采用mmHg)。每一病例测压共历时18天以上,期间来医院诊室测量3天,家中测量15天。脉率测量与家测次数相同。
2.3  研究分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